元朝初年,松江府(现上海市松江区)乌泥泾有一位叫黄道婆的妇女,从海南岛回到了故乡。黄道婆在海南岛向黎族的姐妹学会了一整套纺织技术,并在若干年以后,把海南岛先进的棉纺织的技术带回了家乡。她回到松江后,就热心地向当地的老百姓传授如何制作纺织的工具,使各道工序都有了新的工具,代替了以前的手工。同时,她也教人们该如何纺纱织布,使纺织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效率大为提高的生产过程。松江府很快的就摆脱了落后的方法,掌握了更先进的技术,松江棉布由原来的粗糙、单一、稀松变得精致、牢固、美观。在黄道婆的悉心传授下,松江布成为了质地优良,花饰灿美,远近闻名的畅销品。从事棉纺织业的人口激增,松江府新兴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松江棉布比较著名的有四种:
三梭布:出自松江车墩一带,幅阔三尺余,特点是光洁细密。其中府城东门外离车墩不远的双庙桥有个叫丁娘子的,弹棉花极纯熟,花皆飞起,用以织布,尤为精软,因而人称“飞花布”,又称“丁娘子布”。
番布:出自乌泥泾,为黄道婆所传授。质优价昂,“一匹有费至白金百两者”。明朝成化年间,常常以此为礼物行贿朝廷高官及接近皇帝的大臣,而且布织得越来越精美,甚至织出龙凤、斗牛、麒麟等图案。
兼丝布:以麻丝或黄草丝与棉纱混合织成,多以麻为经,以棉为纬。适宜于染色。织成的布兼有麻丝的挺括与棉纱的柔软。
药斑布:又称“浇花布”,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蓝花印布。初出于青浦重固一带,明代起松江城中多有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