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古琴艺术文化

广州中小学生夏令营 | 2015-07-04 11:35:10
摘要:古琴的构造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材料,古琴至少在汉魏之际就已经大致定型,与后世通用古琴的构造、形制基本相同了。此后,古琴经数百年的积淀和改造,其形制、构造到唐代已完全定型。

古琴即七弦琴,在古代即称琴。它的历史可追溯到西周初期,是最古老的、纯正中国乐器之一。广州中小学生夏令营>>>
    一、古琴的构造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材料,古琴至少在汉魏之际就已经大致定型,与后世通用古琴的构造、形制基本相同了。此后,古琴经数百年的积淀和改造,其形制、构造到唐代已完全定型。
    古琴,属平放弹拨弦类乐器,主要由琴面、琴底、琴首、琴轸、琴腹、雁足等组成。琴体是由面板和底板胶合而成,形狭长。弦外侧的面板上嵌有13个圆点的“徽”。琴面多是用桐木也可用松木、杉木,背板用梓木。周身刷漆,以黑色为主,也有红色与棕色者。琴身的漆经百年左右,开始产生断纹。有断纹的琴音质会更美。凡传世古琴无不经过生漆的修补。古琴有大、中、小多种,以中型为多。其形制与结构基本相同,有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蕉叶式等等,仲尼式最为常见。古代琴用丝弦,最佳者呈半透明状,称为冰弦。现用钢丝芯缠尼龙弦,音量增大,余音加长,按弦移指的磨擦噪声减少。
    通常的琴长是3尺6寸5(120~125cm左右),而膝琴的长度多在115cm以下。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总的来说,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
    二、古琴的声音古琴的音域宽广,共有四个八度和一个大二度。虽然音量较小,但表现力特别丰富,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出很多极富特色、极有韵味的乐音。古琴的基本音响大体可分为三类:1、散音:即左手不按的空弦音;2、按音:也称实音,即左手按弦,右手拨弦时发出的声音;3、泛音:即右手拨弦,左手轻碰琴弦所发出的较清亮的声音。
    在中国乐器中,古琴的声音最为特别,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比之委婉缠绵;不如古筝响亮欢快,却平和沉稳;也不像琵琶那么锋芒毕露,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直接了然,古琴是细腻含蓄的,吟揉的指法不动声色地控制着轻缓急重。这样的声音决定了古琴不宜作合奏乐器,适独奏。能与古琴相和的,惟有萧,萧的幽怨迷离和琴的古雅通脱糅成林下之风,超脱现实之境,这正是古琴为传统文人们所迷情之处。
    三、古琴的演奏手法古琴的演奏以左手按弦取音,以右手弹弦出音。左右手弹奏技巧共有70多种,能奏出上千种不同音高与音色的变化形态。左手按弦之指的不同和手指按弦部位的不同均可造成音色的差异。左手按弦除偶用中指与食指外,最常用的是无名指与大指;其按弦的部位亦有肉按与甲肉相半之按两种。一般说来,无名指按弦其音温厚稳实,大指则清脆明亮;肉按者温厚稳实,甲肉相半者则清脆明亮。左手主要的弹奏技巧可概括为吟、揉、撞、绰、注、搯起、进复、退复等。
    古琴的右手弹弦亦有手指之别与指背甲弹与指面肉弹之别。右手的弹弦是由大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承担的。一般说来,大指与中指力度较强,食指与无名指较弱。这四指的弹弦又各分指背甲弹和指面肉弹两种。前者音色比较轻、薄、亮,后者音色比较重、厚、实。近代著名琴家彭祉卿对此有过详细的分析,他说:“以指甲肉别之,轻而清 者,挑摘是也;轻而浊者,抹打是也。重而清者,剔擘是也;重而浊者,勾托是也。外弦一 二欲轻则用打摘,欲重则用勾剔;内弦六七欲轻则用抹挑,欲重则用擘托;中弦三四五欲 轻则用抹挑,欲重则用勾剔。抹挑勾剔以取正声,打摘擘托以取应声,各从其下指之便 也。”右手主要的弹奏技巧可概括为托、擘、挑、抹、打、勾、剔、轮撮、摘、滚拂、 拨刺等。广州中小学生夏令营>>>

上一篇:广州国际美食节

下一篇:广州海幢寺文化简介

热门推荐
全国咨询热线:400-688-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