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暑期夏令营小编发现传统节日既具有延续性,既有它悠久历史渊源与流向,又具有变异性,既在延续过程中,受一个地方人情风俗约束与受历史演变潮流的冲击而产生变异:一些习俗变化、甚至消失了,又生成一些新的习俗,这就在各地产生一些较有独特风格的节俗文化。广州民间传统节日风俗就是如此。
传统的节日有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之分。但广州现存的一些节日却不能简单地归属哪一类。如农事节中的"十月朝",本是庆祝晚造丰收,让牛歇耕,但多有祭牛、祭神等活动,加进了许多的祭祀成分;又如纪念性节日"端午",是纪念屈原的,"清明"据说是纪念介子推的,但这些节日又多有祭祀和游乐等内容。故现存的传统节日,"终合型"的居多。
从广州传统年节及其风俗来看,应该说有相当一部分是汉民族传统节俗的自然延续和翻版。广州春节的扫尘、守岁、拜年,元宵观灯,清明祭墓,端午赛龙舟、吃棕子、挂菖蒲艾蒿,七月十四醮事、祭鬼,八月十五拜月亮、吃月饼等等,都是和汉族大部分地区相同的节俗。但是也应看到,汉族大部分地区相当多的传统节俭在广州有了变异。如正月半的摆山灯,二月二伯公会和二月十九观音会的做会形式,七月七夕储七夕水之俗,七月十四道佛混杂的"盂兰醮事",九月重阳放纸鹞及制作习俗,"十月朝"风俗,"过冬"风俗等等……不胜枚举,数量是相当多的。应该说,这里面不公公有变异节俗,而且不少是本地独有,即土生土长的节日及节俗,如正月二十补天穿之挂门蒜之俗,正月半之人公仔展览,四月八买扇之俗及无鱼风俗,六月六祭拜太阳仪式等等。
广州的传统节日文化呈五彩缤纷,既继承了中国传统节俗文化的传统,同时又体现了广州地方传统文化的特征,不失为一份丰富的地方文化遗产。
广州民间最主要的传统节俗:春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按广州的传统习惯,男女还在婚嫁的时候,就举行"求子"的仪式。闹新房之时,家人多备糖莲子,让客人食时,说句"莲子(连子)",以讨口彩;还备葡萄、石榴等多仔的水果待客,寓意"多仔"。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子嗣观念甚为强烈。广州市下角丰山附近,旧时有哟座"摸仔庙",妇女怀了孕,想要生一个儿子,就到庙里拈香拜佛,然后就到庙中的一个小洞里摸东西,洞里有蚌有螺,传说是摸蚌生女,摸着螺,就生儿子。怀孕的妇女,如果这时摸着的是螺,就如释重负;如摸着蚌,恐怕要大哭一场了。此庙在旧广州名气很大,由此足见广州民间传统子嗣观念之强。
出生储习
在广州的出生诸习中,均是以生儿子为主要条件,各种礼俗也是围绕着生了儿子这一中心去进行。相反,生女儿就不同了。广州有句歇后语"麻海阿女-多余的",意思就是生养女儿是多余的,既然是多余的,她出生的各项礼仪也就不讲究了。
(一)"驮仔"诸俗
新娘受孕后,不久便产生呕吐等生理反应,民间称"有喜",俗不可耐称"驮仔"。这时,婆婆就要开始忙碌了,首先要祭神拜租。这有两个用意,一是向祖宗报喜,二是祈求诸神保佑。其次是要酿酒、备新衣着等。作为孕妇本身,则还有诸多禁忌。
一是忌食兔肉,广州民间谓"食兔肉,长兔唇(即豁唇)";
二为忌食葡萄,谓"食葡萄要生葡萄胎";
三是忌食狗肉等"化气"的食物,民间认为"化气"食物会"化胎气",易流产。
(二)满月礼
小孩出生后,经三朝礼,半月礼等两次小型的礼仪,而长至满月,就该举行出生以来最为隆重的一次礼仪活动-满月礼。
满月礼为中国古老的文化传同之一,有些地方称"弥也礼"。自古以来,满月礼均隆重浩大,亲朋四方云集往贺,主家大摆筵席待客,此谓"弥月之喜";小孩则行"落胎发礼",行"游行礼"(或谓"移巢")。其具体礼俗各地不尽相同。
满月礼过后,婴孩和产妇都可出门走动了,有些走外婆的,会把小孩及产妇接回娘家小住一段时间,这就是传统"移巢"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