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恒兰在《豆汁儿与御膳房》中说:乾隆十八年(1753年)夏天,民间粉房偶然在用绿豆磨成的粉浆发酵变酸,尝起来酸甜可口,熬熟后味道更浓。
清朝末年,一位姓丁的回民以卖豆汁在北京闻名。到第三代丁德瑞时,在西花市路北火神庙前设点经营豆汁,生意兴隆,很受欢迎,人称豆汁儿丁。1949年后,丁德瑞加入后来的锦馨豆汁店。锦馨豆汁店一直延用豆汁儿丁的制作方法经营豆汁。
豆汁是将绿豆浸泡十几个小时后,磨成稀糊,经过滤、沉淀、发酵后用旺火煮沸,再用微火保温,即可食用。《北平风俗类征》载:豆汁是北平特有的一种食品,别处的人既没有机会喝它,也没有胃口喝它。而北京人爱喝豆汁,并把喝豆汁当成是一种享受,一碗烫嘴的豆汁,几个酥脆的焦圈和一小碟咸香的酱菜,几乎成了北京小吃的象征。京城有种说法:不喝豆汁儿,算不上地道的北京人。
豆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钙、铁等微量元素,具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除燥和美容等功效,既是独特风味的北京传统小吃,也是老北京饮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97年,在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中,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豆汁制作技艺主要是师徒相传,相对艰苦的工作条件,使豆汁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