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就有过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一个人,看到各式各样的生活,自然会思考,别人为什么要这么活,我自己应该怎么去活。所遇与内心的所思结合起来,明亮了眼眸,充盈了精神,体验了生命,改变了人生。
那么为什么有的父母不愿意孩子去游学了,根据小编我的观察和了解,原因主要父母以下几点:
一、记不住。孩子太小,看什么都记不住,去了也白去,浪费金钱和精力;
二、危险。小孩子出去爱生病,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安全,吃不习惯玩不好;
三、麻烦。出去带很多孩子的东西,大人还要照顾孩子,陪孩子太累,玩得不尽兴。
首先,厦门少儿游学夏令营来说说,第一个“去了白去”的说法,这种说法也最为普遍。不仅老一代父母如此,我身边的很多年轻朋友,也同样抱有同样的想法。可是,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最核心的问题一样,这些都是父母的想法,并没有从孩子的感受、需求出发。
我特别害怕父母的“有用论”。譬如弹钢琴是有用的,玩沙土就是没用的,学冰球是有用的,捉迷藏就是没用的,补习班是有用的,过家家就是没用的,下围棋是有用的,玩积木就是没用的……
沿着有用论的思路,出去走走就是瞎玩儿,既考不了级,也没证书,既加不了分,也不能算特长,当然是没用的,也就不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
孩子成长过程中,语数英的知识,钢琴美术体操的技能,这些是硬功夫;性格、情操、眼界、心理等等,则是软实力。就像一台电脑,硬件固然重要,核心竞争力其实是软件。软实力,是最重要、最核心、最能影响发展、最能营造幸福人生的关键因素。
我有一位中学同学,家境良好,品学兼优,大学毕业后,留在家乡工作。过了几年,他很想去南方闯荡,却屡屡不能成行。后来,听说他不敢去南方的最大原因,竟然是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惧怕一个人乘坐火车。
我不想绝对地说,他的命运受锢于小时候没有去旅行。但是,如果他曾经去旅行过,至少不至于害怕坐火车,不至于害怕陌生的环境,不至于因为畏惧的心理,丧失了改变人生的勇气。
是的,这正是第二个困扰家长的原因,危险。会有吃不习惯的饭菜,会有等不到的班车,会有磕磕绊绊,甚至会生病和缝针……但是,这不正是旅行的目的所在吗?我们不是想让孩子更坚强吗,不是想让孩子会处理困难吗,不是想让孩子成熟成长吗?
少儿游学,就是这么一个无法替代的成长课程。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发现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游学的魅力和魔力所在。
最后,嫌麻烦的家长,我想说,游学是加强家庭凝聚力的最好时机。平时,工作忙,心情差,没有时间陪家人和孩子。而现在有了一段完整的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没有工作的牵绊,是多么甜蜜和惬意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