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注重生活自理与独立性的日常养成

| 2017-01-02 17:35:50
摘要:“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到最后我们最终无法弄断它。”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习惯的巨大力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是一系列习惯的总和”,习惯统治了我们90%的思想和行为。即使在紧急情况,在某些突如其来的困难和诱惑面前,其自由意志本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时候,我们依然会发现,思维与行为仍倾向于受习惯的影响。 

人的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可以客观地说,人生来就有一些可以影响他的未来的倾向性,这是遗传的力量。但是,大量脑的研究和心理学的实验,都提示我们:先天的因素表明了一种倾向,而现实教养及环境的力量往往使之定型。
在亲子教育中,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认识到他们是独特的个体。运用支持他们独立与自主的愿望,激发他们做事情的兴趣,逐步促进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在生活中,随时都有锻炼孩子自理能力的机会,最基本的就是要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在孩子生活处理能力培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失误,家长要以宽容、耐心、激励的态度与方法,切忌生硬的证据命令求全责备,以免造成此产生厌恶和对立情绪。家长也可以通过影视教育、伙伴教育等,让他们有信心进行新的尝试和练习,强化自我服务意识,逐步进行自我塑造。使其行为不断沿着正确而又必要的路径变化,直到形成某种良好的习惯,使心理学常说的“无意识的思考,自动化的动作”为健康成长服务。
孩子的习惯是“第二天性”,需要我们家长用心去培养。那作为父新与母亲的生活自理呢?
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孩子自幼备受过度的保护与照顾。许多“80后”的孩子如今也成为了父母,其中一部分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至今生活的许多事,依然依赖其父母。这些现象同样提醒我们:要认识依赖心理的种种危害,在家庭生活中,夫妻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做孩子的榜样,与孩子共同进步。

上一篇:为什么要培养学生党好习惯?

下一篇:孩子的焦虑心理如何消除呢?

热门推荐
全国咨询热线:400-688-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