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播综艺《浪姐3》中,阿娇和阿Sa合体出现,原本阿娇都已经因为自卑和容貌焦虑,打算拒绝这个节目的邀约了。
后来节目中阿娇接受采访时提到,还是阿sa说她不参加自己也不参加了,才答应来的。
很多人听了阿娇对自己的不自信,非常不解,连阿娇都容貌焦虑?
其实看似同样风光的阿sa和阿娇,相依为伴的二十年来,一度大红大紫,也有被封杀跌入谷底的时候,心境早已大不相同了。
活成两种人生的他们是各自最好的依靠,虽同为单亲家庭,但其实有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去往各自不同方向轨迹是必然的——
01
神颜阿娇因容貌而焦虑
正在播出的“浪姐3”中,40岁的阿娇因为素颜吹头发美上了热搜。在完全不带妆的情况下,仍然是眉眼浓郁、轮廓深邃,一举一动尽现风情。
作为娱乐圈的神颜代表,阿娇那张360度全无死角的脸是可太能打了,网友不解:“为什么阿娇还会对自己不自信?那可是阿娇啊!”
金牌经纪人霍汶希参加采访的时候曾说,一开始见到阿娇,她就是安安静静地待在角落,不和他人交流,也不轻易笑,一副很自闭的模样。
阿娇成名后接受采访,对此也提到过:“我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进英皇的时候,我都不太笑。不会笑,从小就没有这个概念。”
后来被星探看中进了娱乐圈,才慢慢学会打开自己,与人交流,尤其是遇到了阿sa,成为了往后二十几年的挚友。
事业巅峰遇到“照片”的风波,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人气瞬间堕入低谷时,也只有阿sa默默守护在她身边。
节目解约,电影删去她的戏份,合作的人也一个个离去,一时间被全世界唾弃,一度两次自杀未遂。
为了不用违约赔那些合作商,阿sa一个人撑起来了一年三四百场的演出,硬是将组合保了下来,好不容易熬到了阿娇慢慢能复出了。
而后的感情中,她也坦白自己不是为了男朋友的身份而在一起,而是直接奔着结婚去,哪怕不恋爱直接结婚也可以。
缺少有爱的家庭氛围,这让阿娇非常渴望亲情,在和前夫的婚姻里,只要对方常常来找自己,就会让她觉得被爱。
阿娇喜欢的包包牌子价值不菲,但也只是用自己的积蓄去买,只因一次被对方吐槽“你买东西都不看价格的吗”,她便再也不买那个牌子的了。
她在这个世界,好像从来都是那个被寄养的小孩,看着别人的脸色,卑微地讨生活,生怕自己做错事。
而一旦做错什么,她就极度惶恐,害怕被人抛弃,甚至无法原谅自己。
02
单亲家庭已成普遍
其实这和她从小生活的家庭氛围脱不了关系——
很多孩子有被爸妈拜托在别人家照顾的情况,也有孩子从小不能跟亲生父母生活,在父母的亲戚朋友屋檐下被寄养。
演员阿娇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寄人篱下的孩子,不难看出,虽然她和阿sa同为单亲家庭,同为Twins组合的成员,却是一个喜动,一个爱静。
妈妈生下阿娇的时候才18岁,太年轻了还没有做好准备成为妈妈,阿娇一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留下母女俩相依为命。
赚钱的压力曾让阿娇的妈妈透不过气来,一边打工一边照顾阿娇,实在是分不出时间精力,为了赚钱,只好把阿娇送到亲戚家寄养。
小时候被母亲送到不同的家庭生活,辗转了6个幼儿园上学,这些是很平常的事情,她早已习惯了寄人篱下,也很懂事,不哭不闹。
可阿娇一味的乖巧、忍让,并不能给自己保留一毫安全之地。
住家又高又壮的男性亲戚时不时使劲敲打她的头;在舅舅家时,只能用表弟洗过的洗澡水洗澡,和妈妈说起,妈妈也只是让自己忍一忍。
这让她更加地害怕,小小年纪就得学会看眼色,安全感的缺失导致她拼命想抓住身边的一切,
单亲家庭的孩子确实会缺少安全感,也会变得敏感和多疑,但是这些都是可以被父母的关心和爱慢慢治愈的。
如果不给自己的孩子足够多的陪伴和关心,反而会使他们走上歪路,孩子只能将内心的孤独转嫁到手机上,在加上孩子没有约束管理,沉迷手机不能自拔。
一个人性格的成长,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寄人篱下或者留守的孩子,他们缺乏父母的关心交流,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感情也会越来越淡。
所以即使自己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父母们也要用更多的时间去给孩子足够的爱。
03
养育孩子要用心靠近
随着社会离婚率的提升,单亲家庭已经成了一种大势,较为普遍,再也不会被当做特殊群体了。
更多的人会想去了解在单亲家庭如何给予孩子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爱和教育呢?
关爱教育
即便是父母之间没有了爱,尤其是分开之后,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另一位的不好,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如果在离婚之后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的话,就可能会把大人之间的仇恨牵扯到孩子的身上,这会让孩子产生畸形的思想观念。
所以和谐的家庭氛围很重要,因为这样能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其实是不缺少哪一个父母的爱的,孩子也能成长地更加自信和坚强。
独立成长
由于爸爸或者妈妈主要承担孩子的抚养,就会有更多的经济压力,所以很容易会忽略孩子的成长问题。
很多孩子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被迫成长的,独立是一件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如果能在学会独立的路上,有你们的指引和陪伴就会显得没有那么孤独。
比如教会孩子洗衣服,做饭,第一次打车,第一次去办成一件事......都能让孩子感到被重视,也大大增加了父母的参与感。
亦父母亦朋友
除了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尝试去做平等的“朋友”,试图了解他们喜欢的事物,给予他们支持,勇于担当,做更理智的选择。
多给孩子陪伴和关爱,不仅仅是物质上,更多是用言语和行动上的关怀去让孩子能够切实的感觉到父母的爱,这样才能够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