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有女,名子柒;红纱覆面,红衣翩跹。
凭借着烟火气和诗意的田园生活视频,90后的李子柒收获了上千万的粉丝,更是火到了海外YouTobe平台。
最近,许久不露面的李子柒,8月30日清晨却发了条动态:报警!
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是摊上大事了?
01、消失两个月后,李子柒报警上热搜
李子柒的上一条视频,还停留在了7月14日。
从传统美食到刺绣、文房四宝等文化价值的文创品,一路走来,李子柒在不断精进中成长、不断创新。
她的视频风格,独树一帜。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为了不被模仿超越的她,不仅念书进修,还学习视频的剪辑、拍摄手法、电影编导、人文历史......
明明早已身价过亿,在网红界独占鳌头,却仍然孜孜不倦,不断精进。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才、肯努力、踏踏实实的姑娘,成名后的风暴,也在断断续续的几年中向她袭来。
8月30日,距离李子柒停更视频已经过去将近两个月,这对于一个千万级视频博主来说,太影响流量和排名,于是粉丝们纷纷猜测:李子柒肯定是遇上事了。
直到8月30号清晨,李子柒一条微博称:“大清早报个警。” 并配上了在警察局报案的图片。
至于为何报警她没有说,但在此之前,她曾在朋友圈发文称:“半夜被恶心到了,这么快就按耐不住了么?”
虽然配图是可爱的表情包,但依旧能感受到她的愤怒和无奈。
而在评论区,有网友道出了真相:原来,李子柒的生活,现在已经被严重骚扰了。
有人为了“博人眼球”,恶意跑到她家附近做直播,甚至用无人机来“窥探”她的生活,让人不寒而栗。
除了私生活被“监视”,网络被抹黑之外,她的助理近期也发了声明:有不法分子开始冒充“李子柒”的名义进行一定的诈骗。
而且这个人不仅了解李子柒,还知道群里粉丝们的信息。
而后,助理也报警了,同时呼吁广大网友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虽然,不知道李子柒具体出了什么问题,还是相信她能解决好回归的。
从平平无奇的打工仔到坐拥千万粉丝、拥有巨大商业版图的李子柒,一直是强大而又魄力的。
然而,李子柒事件还是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警醒:流量如同深渊,可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02、是谁跌进了流量的旋涡
“拉面哥”,因为勤劳善良和诚信而火爆全网。
在这个物价不断上涨时,十年期间,拉面哥仍然以三元一碗的面,回馈顾客。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而走红。而流量下,他的热度也是居高不下。
有人特地从外地赶来,有人自驾1600公里,来吃面,也“吃”拉面哥。
因为“拉面哥”的走红,这个曾经闭塞的小村落,涌进了难以数计的人流量。
不仅围观他拉面,而且还爬上他家的围墙、拍到后半夜。
还有人向拉面哥表白,有人“卖身葬父”,有人开着直播要给拉面哥转钱,表达“感恩”。
而他们获利的也不甚少,有人蹲守拉面哥直播7天,粉丝涨了3、4千。
讽刺的是,拉面哥一碗拉面卖3块,利润是5、6毛。而最初拍火拉面哥的博主,一晚上直播收益有4、5千块钱,相当于拉面哥卖出几千碗拉面。
还有几个月前,在郑州街头摆摊的96岁张奶奶。
一把年纪,摆了30年菜摊馍,自食其力。偶然间走红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水泄不通的围堵。不少人慕名而来,带着好奇的、凑热闹的、蹭热度的心理蜂拥而至,个个对着老奶奶的脸一顿怼拍。
一边录着视频,一边问着老人同样反反复复的问题。伸出去的话筒,甚至恨不得塞到老人嘴里。
打着买馍旗号来围拍的人,让她不仅要连轴干活,还要一边尽力回答问题。
曾经侃侃而谈的老奶奶变得沉默。可围观者并不甚在意,他们将老奶奶的疲态拍下,妄想直播变现,成为流量密码。
一周后,老奶奶不堪其扰,默默地收摊。
那个让她自食其力、默默坚守了三十年的生计,终于被迫放弃。
当人气过去,有人赚的满满当当,有人成为流量中的获利者。只剩下当事人,望着自己分崩离析的生活,如同迷路的孩子,惊慌失措。
03、流量狂欢中,我们该怎么做?
自媒体的新起、盛行,是一种更加快捷的文化输出,是一种更大的平台交流。
年轻人的趣味分享、知识的快捷传递等,都是自媒体所带来的便捷。在每个人拿起手机都能够成为媒体人的时代,保持本心是底线,更是一种责任感。
流量狂欢下,不恰当的内容、姿势,都终将被指摘、淘汰。互联网平台不是法外之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
我想李子柒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示范。
她视频中一道菜、一支笔、一件衣服,背后所呈现的是传统文化;朴素的农家生活中,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一点一点铺就的美好。
是长期主义的坚持,她拍摄的视频《萝卜的一生》,短短二十分钟,拍摄周期却可以跨越一年。
从收集种子到锄地播种、从自己一个个收获到晒成萝卜干,再在年关时节,把它做成一道一道的美食。
投机取巧,可以获得短期成功;但长远布局,走好每一步,却能看到更加广阔的天地。
我们不仅欣喜于她视频中如诗如画的创作,更欣赏于她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我们钦佩拉面哥,不仅是因为3元一大碗拉面,15年没涨过价的朴实;还有那句“等老百姓都有钱了,我再涨”中最单纯的善意。
我们感动于张奶奶,是她虽高龄却不想靠孩子,肯吃苦、肯钻研的劲儿;更敬佩于她活得从容,自己养活自己,乐在其中,活得有价值。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该如何引导孩子?
我想最好的方式时引导孩子通过现象,看到每个人物的优点,在感动与钦佩中,成为他们。
不要做围观者,更不要做围观他们的那些人,而是努力地,一点点成为他们。
这是偶像与标杆,送给孩子最好的榜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