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命苦了,这遭的什么罪,上半辈子学习,下半辈子教儿子学习......”
十个辅导孩子学习的家长有九个都得被气死,听到孩子的这句话,再气的妈妈都会被逗笑了。
说这话的调皮小孩名叫校校,是个活泼好动的典型熊孩子,他非常聪明可爱、活泼外向。但是他是个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
01
学不进去的不是笨小孩
在他上学之后,问题慢慢暴露出来,在课堂上坐不住,经常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走神,下课铃一响就跑,上课铃也拉他不回来......
从一年级开始,在全班同学分数都不下90分的情况下,校校却一直在及格线上下挣扎,到五年级了,连一二年级的字还不会写。
在阅读和写字方面尤其困难:一篇150字的作文,他从口头语音输出,誊抄到草稿纸,再抄到作文纸上,要花5~6个小时。
为了校校的学业问题,父母在辅导功课方面产生了分歧,用校校爸爸的话来说,「把家庭生活的氛围和质量全部地影响掉了」,到二年级到三年级的阶段,夫妻俩基本快离婚了。
所以,在老师的提醒下,父母带着校校去了心理机构。好在,结果是他没有智力缺陷,但是他被诊断为——阅读障碍症。
阅读障碍儿童在正常的学校里学习,永远跟不上同龄人的学习进度。不是他们智商低或者不够认真,而是大脑的轻微失常所导致的。
这些孩子也活泼好动,也努力上进,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逻辑,只是在读写上有困难。
还有一个孩子叫群晓,虽然他的成绩属于班级偏上,基于他对自己的严格,还是不满意。
学习生字的时候,记住很难,所以群晓经常在胳膊上、手上写一遍又一遍,刻一遍又一遍,他说刻的越疼,记得越牢,然而当他很用心地写了18~30遍之后,却一个字也没记住。
因为写作业比同学慢,群晓经常偷用其它学科的时间来写作业;反复地背诵,却怎么也记不住诗词;介意自己没有同桌学得快,气自己怎么也追赶不上,于是和妈妈哭诉讨伐自己......
他哭着喊着:“为什么别人可以学会的,我看不懂!”
小学阶段对读写的高要求,大多数读写障碍的孩子无法回避。而这个阶段遭遇的恶意,对孩子自信、自尊各方面的影响,都非常大。
央视首播的《我不是笨小孩》导演樊启鹏将目光聚焦这一群体,通过对三个阅读障碍儿童家庭长达三年的系统追踪跟拍,真实展现了三个孩子父母的行动以及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
有观众留言说,自己被误解为笨和懒,从小被老师、家长打骂,现在手伸出来时,还会止不住地哆嗦。
导演有一位朋友的女儿已经六年级,每次考试都全身发抖,她这才发现女儿也是阅读障碍。晚上回家,她和女儿道歉,母女俩抱在一起痛哭。
连给片子做海报的设计师,也找到樊启鹏说:“你拍这个?我就是。”
在你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孩子也许也在煎熬着什么......
02
雨神萧敬腾也有不认输的人生
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阅读障碍的孩子在建立自我认知的阶段,一直被贬低,也没能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很多人会在日后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直到《我不是笨小孩》在央视播出之前,都没有发现,这个从未被大众了解的病症,其实广泛存在于我们身边。
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人当然也是一样。我们需要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和孩子。
歌手萧敬腾曾在自传《不一样》中分享自己的经历。小时候,他没办法分辨洗发水和沐浴露的标签,看电影字幕,需要10遍才能理解。
别人轻松可以做到的事,他却怎么努力都完不成。“对有阅读障碍的人来说,最痛苦的并不是障碍本身,而是别人的不理解。”
大概是小学低年级的时候,那时哥哥姐姐常拿着漫画书,一边看一边大笑,当时萧敬腾就想,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可以让他们看得如此开心?
但是他顺手拿起桌上的漫画书,左看右看,都不太懂好笑的点在哪里。于是问他们哪里好笑,听他们讲完之后再看一遍,甚至试着把对话框里面的字一个一个读出来,但还是没办法知道这一整段话是在讲什么。
更困扰的是,他无法决定漫画要从哪一格看起,是该由上往下,还是从左到右?阅读障碍对小朋友的困扰还不止看不懂漫画书这件事。
(阅读障碍患者眼里的文字)
而且小时候他没办法分辨“洗发精”跟“沐浴乳”的差别,因为外形看起来都一样,也会因为看不懂标签上密密麻麻的说明文字,只好洗到一半在浴室里大喊:“哪一瓶是沐浴乳?哪一瓶是洗发精?”
在我们看来极其普通和寻常的事情,在阅读障碍的人眼中却是有难度的。
他们需要被认可,是非常渴望被理解的那种认可,而不是一味地被说因为笨,所以可以被放弃。
03
爱和接纳是最好的解药
自尊,特别是自我价值,和评价息息相关。而且,伴随着评价带来的情感体验,将会影响孩子未来的行为和长期的心理适应。
别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
最初,孩子的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他人对他的评价上。谁对他最重要,谁的评价也有可能对他最重要,也更容易影响他的行为以及情感体验。例如较为亲近的父母,或者老师。
评价孩子的重要原则:对事不对人。
很多父母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非常随意,常常人事不分。你可以说孩子的某一次考试考的不好,但不能因此就断定他笨,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在给他的自我评价减分。
他需要的是认可,不是否定后的鞭策。孩子的未来是可以无限变化的,别让孩子标签化。
得到夸奖——拥有动力
全面地看待他,不要片面地肯定或者否认他。无论孩子还是大人,其实都很喜欢别人的夸奖和赞美。且不说是否来自真心。
孩子的世界是很单纯的,如果告诉他做一件事做成功,会得到奖励或者夸赞,无疑他会做完,甚至更好地交给你。
但是当他一遍遍做着你教给他的事情,却没有收到回馈的时候,可能会沮丧地对待,还有抵触情绪也不一定。
学习这件事情上也是一样,如果孩子有阅读障碍或其他,不如尝试让他信任,再带着他一点点地进步。每一次夸奖都会是他不断前进的动力。
你不是笨孩子,只是我愿意和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