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物质奖励来鼓励、诱导孩子学习不可行吗?
对孩子应该采用鼓励为主的培养方式吗?
看电视、玩游戏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吗?
应该何时对教育进行投资?
下面这些研究数据,能带给你启示!
用物质奖励来鼓励、诱导孩子学习不可行吗?
事实上,人都有一种特点,就是会放大眼前利益。所以,面对遥远的未来之事,人们会冷静地加以思考,进而做出明智的选择;而面对眼前的事情,即使它微不足道,人们也会十分看重能立刻获得的满足感。
像这样优先选择眼前立刻就能获得的满足感,也会在孩子们的学习上体现出来。结果口中说着“学习什么的明天再开始也无妨”,而把学习放在一边,一拖再拖。
这样的拖延行为,并不只是出现在孩子身上。从长远来看,明明知道自己必须减肥、戒烟,却在不知不觉中就向眼前的诱惑投降,又开始大快朵颐或是吞云吐雾,有这种经历的成年人也一定不少。
“不知不觉就会将眼前的利益和急于获得的满足感放在优先位置”,从这个角度来说,“若是设置一些眼前就可以得到的奖励,那么现在学习的好处和所能获得的满足感就会急剧上升,孩子自然就会把学习放在优先位置”。事实上,给孩子一些立马就能得到的奖励,就是反过来利用了眼前利益的特性,促使孩子尽快学习而不要拖延的一种策略。
很多人担心在教育中使用这种方法,短期内可以使孩子们更好地学习,但是由“努力学习而感到快乐”、好奇心和兴趣所带来的内在的学习欲望,会不会因此而消失呢?
对于这一点,哈佛大学弗赖尔教授曾经做过验证。通过对那些得到物质奖励的孩子(实验组)和未得到物质奖励的孩子(对照组)的内在驱动力的大量实例统计,并未观察到两者之间很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得到物质奖励的孩子并没有失去所谓的“努力学习的快乐”。
“考出好成绩就奖励你”和“认真读一本书就奖励你”,哪一种更能提高孩子的学力?
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获得者、哈佛大学教授弗赖尔在美国的芝加哥、达拉斯、休斯敦、纽约、华盛顿这 5 个城市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更好、更有效地提升学力的是对“输入”进行奖励。
一方面,对“输入”进行奖励时,孩子们明确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即应该好好读书、完成作业。另一方面,对“输出”进行奖励时,大人却没有明确告诉孩子们具体方法是什么、究竟应该如何做。
这里我们得到了非常重要的教训:不应该依据考试成绩等输出型指标给予奖励,而应该依据读书、完成作业等输入型指标给予奖励。
纽约市立大学罗德里格斯副教授的研究发现,依据输出型指标给予物质奖励也有助于学力的提高,但前提是,需要有人来指导孩子们提高成绩的具体方法。
金钱是一种很好的物质奖励吗?
《魔鬼经济学》的作者、芝加哥大学教授莱维特通过实验得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奖励给他们奖章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干劲和热情的小东西,而不是金钱,效果会更好。而对初中生、高中生及以上的孩子来说,奖励金钱会比奖励奖章之类的东西更为有效。
也许有些家长对此结果会感到怀疑:“用金钱作为物质奖励来鼓励孩子学习可行吗?”
哈佛大学弗赖尔教授在实验后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得到了金钱奖励后,并没有把钱肆意挥霍掉,而是妥妥地存了起来。他们减少了娱乐、衣服和美食方面的花销,选择了一些十分稳健的使用方式。
我们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就否定把金钱作为物质奖励这种做法,如果同时进行金融、理财教育,这种奖励还能让孩子们懂得储蓄的重要性,那么奖励金钱岂不是可以大大增值。
如何设计正确的物质奖励?
“坚持学习1小时的话,学习结束后奖励你零花钱。”
“考试取得好成绩的话,生日的时候奖励你零花钱。”
虽然这两种方法看上去一样,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策略。一个是在不久的将来奖励输入型努力,一个是等到过一段时间过生日时再奖励输出型结果。
和奖励输出型结果相比,奖励输入型努力会更好;而和遥远的将来给予孩子奖励相比,很快就给孩子奖励更有效。
“你真聪明”和“你真努力”,哪一种更有效?
哥伦比亚大学的米勒教授,设计了一个以公立小学的学生为对象,研究有关表扬方法的实验。通过 6 次实验得出了以下结论:如果表扬孩子先天的能力,比如聪明之类,反而会使孩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成绩下降。
表扬孩子时不要说“你只要做了肯定就会成功”,而要说“今天又学习了一个小时呢”“这个月一次也没有迟到或一次也没缺课呢,真棒”之类,这样通过列举孩子具体达成的目标来表扬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诱导孩子更加努力,迎接更加艰难的挑战。
看电视、玩游戏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吗?
大多数结论表明:看电视、玩游戏本身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不仅如此,芝加哥大学的根茨科教授还指出,幼年时经常看电视的孩子往往学力水平较高。同时美国的另一些研究也发现,幼年时经常看类似《芝麻街》这样的教育节目的孩子,上学后的学力水平相对而言较高。
玩游戏也一样。哈佛大学的库特纳教授以中学生为对象展开了大规模研究,研究表明,玩游戏并不一定有害。一些专门为 17 岁以上孩子设计的角色扮演之类较为复杂的游戏,甚至能够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培养创造性和忍耐力。尽管游戏里难免会有一些暴力倾向,但孩子们并不会傻到将游戏中的暴力行为带到学校或社区等现实中来。
尽管看电视、玩游戏与学习时间之间,并没有很深的因果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看电视、玩游戏。研究表明,看电视或玩游戏的时间一天限制在一个小时内比较合适。这样,孩子基本不会受到任何负面影响。如果一天看电视或玩游戏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就会给孩子的发育和学习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快去学习”只是白费口舌
有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孩子学习方面,比起父亲来,母亲的作用较大。
①简单、轻松的参与方式一般没有效果
父母一起督促孩子说“快去学习”,这样的方法是没有用的。甚至母亲对女儿这样说,还会起到反作用。
与此相反,“在一旁陪伴孩子学习”或者“帮助孩子制定并严守学习时间”这样的方式往往效果比较好,虽然父母不得不牺牲一些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②儿子更适合父亲、女儿更适合母亲管教
虽然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没有母亲的存在感高,但绝不是说父亲就没有发挥自己作用的地方。其实相同性别的家长与孩子沟通效果往往更好,所以父亲在男孩的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最近的研究也表明,孩子不擅长的学科,往往也是性别相同的师生组合学习更为有效率。
看到这里,说不定很多父母都会感到沮丧。“教育孩子怎么这么费事啊!仅仅限制他们看电视、督促他们学习还不行,还必须陪着他们学习、帮助他们制定并遵守学习时间,真是太麻烦了。”不过,研究发现,如果祖父母、兄弟姐妹或者亲戚等其他住在一起的人能陪着孩子学习、帮助他们制定并遵守学习时间,那么取得的效果基本上和父母陪伴所取得的效果是一样的。
200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赫克曼教授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如果父母双方因为工作等无法安排出充足的时间的话,一方面要尽其所能挤出时间,另一方面可以找一些人帮助自己填补不足的时间。这样也许会带给孩子一些与父母所带来的不一样的刺激,这不仅对孩子有好处,对社会也有好处。”
同学带来的影响
①来自同班或同年级同学平均学力的影响
斯坦福大学霍克斯比教授以美国得克萨斯州小学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孩子们属于不同的学校,所在年级也不一样,男女比例差异也很大,但总体上女生的学力水平要高一些。如果年级里女生比例较高,整个年级的平均成绩就较高。
另一些研究还考虑到了因搬家、转学等造成男女比例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况。研究发现,如果学力水平较高的女生比例大,那么年级整体平均学力就会提高。置身于学力水平较高的同伴中,自身的学力也会受到正面影响。
②来自优秀的同年级同学的影响
与优秀的孩子交友是有益的,但并不是说只要与优秀生在一起,自家孩子的学力就会大幅度提高。
事实上,那些能够受优秀生影响的孩子,原本就是班级里学力较好的学生。那些处于中间层或者学力较差的孩子并不会受到什么影响。甚至有研究认为,在某种情况下,当班里出现学力优秀的同学时,一些原本学力不好的孩子还会受到负面影响。
一项以瑞典高中生为对象的研究表明,周围有学力水平高的同年级同学会使学力较差的学生丧失自信,甚至丧失考大学的意愿。这就说明,只要与优秀生在一起,自家孩子的学力就会大幅度提高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如果硬将孩子安排进过于优秀的班级,可能会适得其反。
③来自问题学生的影响
美国西北大学费格里奥教授针对此现象展开了研究,结论是问题孩子的存在会给班级全体孩子的学力带来负面影响。
问题学生对其他孩子在学力以外、其他行为方面也有影响。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饮酒。从高中就开始喝酒的学生,如果碰巧遇到室友也喝酒,那么嗜酒的程度明显会提高。
④来自相同学力水平学生集体的影响
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杜弗罗教授等人在肯尼亚的小学做了一场实验。结果发现,按照学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班级时,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最终各个层次学生的学力都有很大提高。
此项研究表明,按学力水平分班对那些原本学力较差的孩子提升最明显。而且,这种分班教学的效果还具有持续性。
但是,在按学力水平分班时,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斯坦福大学哈努谢克教授通过多国的数据研究表明,当孩子的学龄较低时按学力水平分班,反而会使他们的差距拉大,平均学力水平下降。尽管按学力水平分班有正面的同伴效应,可以提高孩子的学力,但同时也有扩大差距的风险。
应该何时对教育进行投资?
到目前为止的研究表明,人们普遍相信受教育的阶段越高,教育的收益率就越高,所以,他们认为,为了孩子将来能够成功,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随着学龄的增加,投入的时间和金钱也应该增加。
但是,教育经济学从正面否定了人们的这种固定思维。对于哪个阶段是收益率最高的教育阶段,大多数学者给出的答案是一致的:收益率最高的是进入小学之前的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的。上小学前收益率是最高的,之后就一路下降。所以,比起学前的收益率,通常投入较多的高中、大学的收益率反而低了很多。
200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赫克曼教授的研究证明,人力资本投资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进行。
学前教育会保持长期的效果,对作为投资者的父母(或对孩子自身)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学前教育的支出对就业、领取社会保障金、逮捕率等也有影响。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不仅对接受教育的本人有影响,对社会都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