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将七月初七乞巧节称为“巧日”。上海旧时道院,从农历七月初一起,到初七的这七天里,照例要立坛祀星的。那祭坛称做七星斗坛,目的是为祭祀北斗七星。一般人家的妇女和小孩,则把七月初七看作传统的乞巧节日。
旧俗中有在七夕将新嫁闺女接回娘家的,怕王母娘娘拆散新婚夫妇的幸福生活,故此暂避以求长久的团圆。这就是有的地方将七夕乞巧节又称为避节的由来。不过,正如一首民歌所写的:“几多女伴拜前庭,艳说银河驾鹊翎;巧果堆盘争负胜,年年乞巧祈双星。”民间七夕乞巧的风俗毕竟令人感到有趣与欣喜。
上海旧时风俗,在七夕陈列瓜果,女儿遥拜银河,称为“乞巧会”。南汇县风俗在七夕瓜果中,必须要有西瓜,当地谚语说:“七月七,买个西瓜刀上切。”另外,街币中有卖巧果的。就是将面食油炸成小巧玲珑的样子。妇女用凤仙花汁染指甲,乞巧节里女儿们最高兴,所以又叫做女儿节。妇女还在月光下穿针,以应乞巧之名目。早在《荆楚岁时记》里就将穿针与乞巧一起作为七夕时令风俗记载的,上海旧时这一风俗事象可以说是渊源久远的了。
关于乞巧节的活动,阿英在《女儿节的故事》中是这么写的:“巧节(又称乞巧会)在晚间;孩儿们洒扫庭园或露台,陈瓜果、洒饵,肴馔,燃香烛,礼拜双星。有的还张挂《七夕牵牛织女图》;用青竹竿,戴绿荷叶,系于庭,以当承露盘;以西瓜雕刻成花,燃烛,谓之‘瓜灯’。个别地区还束橐为织女,首饰衣襦,仿时世装,名‘七姐’,就庭设供。礼拜双星时,大家绕‘七姐’,拍手唱《乞巧曲》,向双星飞洒香粉。秋夜,天朗气清,星河耿耿,她们就在下面饮食作乐,谈牛郎织女故事,和有关巧节遗闻。”
七夕各地民俗
月下盟结,穿针引线:胶东地区,有祭拜七姐神的习俗,年轻女子常喜欢在七夕节着新装,聚集一堂,月下盟结七姐妹。有的还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还竞赛穿针引线,争得巧手之名。
漂针试巧:七月七日,为“女节”。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针,照水中之影,以试巧,复陈瓜果,争相“乞巧”。
种巧菜作巧花:山东荣城有两种活动,一种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麦芽,一种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面粉塑制各种带花的食品。
结扎巧姑 种豆苗青葱 占卜巧拙 穿针走线 剪窗花: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用蜘蛛乞巧:浙江、安徽等地用蜘蛛乞巧的方式:在小盆或小盒中放入蜘蛛,次日晨看其结网的疏密来定巧拙。如果蜘蛛还在瓜果上结网,也意味着智巧的到来。及以小蜘蛛贮盒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少。
接露水: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种生求子:种生求子是七夕节中旧时的习俗,实际上是生育信仰之一种。在节日前利用若干种植物,如小麦、绿豆、小豆、碗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数寸后,于七夕即日用红蓝彩线束扎起来,作为一种得子得福的象征。还用蜡塑各种形象,放在水上浮游。
树液洗头发 花草染指甲: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七夕储水 红头绳七个结:广西西部有七夕储水的习俗,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储起来。体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杀鸡: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吃巧食: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