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到过年,每家每户都在为新年的到来准备各种用品,而上海人是怎么做的呢?下面由上海夏令营小编一一为您说明。
准备年货
虽然现在想吃什么平日都基本可以吃到,但上海人对年货这件事从不会怠慢。过去,过年用来招待亲戚朋友吃食多是自家准备的,而如今到临近春节时候,即使是自己再懒得动手,总也是要仔仔细细地逛逛食品商店、大型卖场与几个年货展销会等,从零食、干货到山珍海味样样都有,最常买就要数糖果、巧克力、瓜子、饼干之类的了。
吃年夜饭
一顿年夜饭永远是中国人过年头等大事。传统上,都会提前将食材准备好,除夕夜那天,阿姨妈妈们便早早在厨房里忙开了,到了晚上,全家人都会围坐在一起,打开电视,在热气腾腾氛围里共享这一年到头都难得的热闹和喜庆家宴。现在一方面大家条件好了,一方面也少有自己下厨闲情逸致了,越来越多人选择直接去餐厅、酒店吃年夜饭,还有从商店里购买半成品拿回家再加工。不过,虽然看似省时省力了,这年味儿却总觉得大不如前了。
除夕夜守岁迎新
除夕夜晚上总是不愿意早早就睡的。边看电视节目边聊天,这顿年夜饭就得要吃上几个小时,即使收桌了,也总是要寻点儿别的节目。全家人聚在一起,最来兴致的也许就是打麻将、玩扑克了,孩子们则在一旁继续闹腾,或者出去玩鞭炮。大家都是余兴不减,为的就是等待零点钟声的敲响,辞旧迎新。
烧“头香”,撞“头钟”
烧“头香”和撞“头钟”依然是很多人的过年传统节目,往年除夕夜晚上,玉佛寺、龙华寺等地方总是人山人海,既有诚心来祈愿的,也有来讨个好彩头、凑凑热闹的。
收发压岁钱
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年最开心的就是能够拿压岁钱。“岁”与“祟”同音,“压岁”便具有了辟邪、压祟的意义。以前多是父母趁孩子睡着时将钱压在枕头底下,现在多是放进精美的红包,到了过年,孩子们要给长辈们一一拜年,然后长辈便拿出包好的红包给孩子并给予祝福。
初一早上吃汤圆
上海人有大年初一早上吃汤圆的习俗,取意新的一年圆圆满满。以前过年,从磨糯米粉、制作内馅、包成汤圆,全都是自己动手,好奇的孩子们有时也会忍不住“插一手”,一起包汤团,其乐融融。现在这种场景已经很少见了,只要去超市买速冻品回来,下水一煮便成了。
走亲戚
春节假期日程表总是被排得满满的,尤其是如今大家平时都忙碌惯了,亲戚之间的来往远不如过去那么频繁。而到了这个时候,各个家门都走一趟依然还是惯例。和许久未见面的家人聊聊近况、家常,而孩子们则又多了玩伴,穿上新衣服,还能拿压岁钱,自然是最兴奋的。
城隍庙
现在很多上海人在平日里是不屑去豫园和城隍庙逛街了,不过到了过年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豫园往年春节都会举办新春民俗艺术灯会,每个角落都是张灯结彩、人潮涌动,逛逛小商品,吃点传统小吃,再走走九曲桥……过年,中国人总还是热衷于“轧闹忙”的。
初五迎财神
放鞭炮依旧是很多人过年的必备节目,尤其是到了初四晚上,事先买的一大堆鞭炮也多是用来此刻迎接财神的,放得最多的便是高升炮了,为的就是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步步高升、财源滚滚。一临近零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尤其震耳欲聋,大家都希望初五的财神能够早早降福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