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醒你的老北京特色早点

北京夏令营 | 2015-03-06 16:40:18
摘要:北方的早点摊儿,大老远,就看见从铁锅、笼屉蒸腾出来的热气融进早晨未散的雾气里,招呼着早起的上班族们。随着两折的面团嗞一声下锅,用长长的筷子上下拨弄几下后,迅速膨胀成形,伴着一杯热豆浆下肚,一天伊始。

     很多年前北京人吃早点十分的方便,甭上大街,胡同巷口就有早点铺、早点摊。您再犯懒,推着小车、挑着馄饨挑儿,卖炸糕、热切糕,甚至卖粳米粥、油条、烧饼的,走街串巷,到您的院门口吆喝叫卖。现如今虽然很多的都在变,但是想领略京城的早点,还是可以到胡同、巷口、街上去吃去感受。老北京早点,叫醒你的老北京特色早点。

    奶油炸糕
    老北京传统的奶食之一。以前北京多是满蒙人,有很多的专门经营各种奶食的店铺。大清国亡了之后,满蒙人失势,奶食店相继倒闭,所幸各种奶制品的手艺还都流传了下来。
    碗糕
    碗糕是用面粉或是米面加糖、果料等蒸制而成的一种糕点类的小吃。将小碗洗干净,里面刷上油,把和好的面放入碗内,上面撒青梅、瓜子仁、京糕丁,也可以摆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出锅扣出来成碗形,上边开花。成品颜色微黄,配以红绿果料,颜色美观,口感绵软,滋味香甜。
    茶叶蛋
    着名汉族小吃,中国的传统食物之一。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此种小吃,是在煮制过程中加入茶叶的一种加味水煮蛋。因其做法简单,携带方便,多在车站、街头巷尾、游客行人较多等场所置小锅现煮现卖,物美价廉。可以做餐点,闲暇时又可当零食。儿时春游旅行,家长都会提前给煮好茶叶蛋带着,饿了拿两枚出来剥开就吃,冷热皆宜。
    开口笑
    老北京的着名油炸小吃品种,因其经油炸后周身开裂如咧嘴笑而得名。70后、80后对开口笑大都有着怀旧之情。因为小时候点心品种匮乏,开口笑这种只用面粉、油、糖和小苏打就能在家里制作的点心,是很多人儿时最喜欢的零食,也是一代人记忆中幸福童年的味道。
    糖火烧
    糖火烧是北京人常吃的早点小吃之一,已有 300多年历史,以大顺斋的糖火烧最出名。虽然人说火烧就是烧饼,但是和南方加了很多酥油、咬起来酥松脆的烧饼比起来,糖火烧更像是很实在的面饼:咬下去口感很结实,不像南方的火烧一样喧腾绵软,通常会配着水或茶一起食用,不然难免会噎得慌。由于在面粉里添了红糖、麻酱、桂花和香油调和而成的酱汁,所以颜色呈现着红糖的暗红色。
    糖耳朵
    糖耳朵又叫蜜麻花,形状似人的耳朵而得名。糖耳朵炸制成形后,要趁热放入温热的饴糖中浸泡一分钟“过蜜”。适宜在秋、冬、春三季食用,因为夏季炎热,蜜容易脱落。蜜麻花色泽棕黄油亮,绵润松软,甜蜜可口。北京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最有名。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焦圈
    焦圈是一种北京特有的炸制食品,碗口大小,形似西方的炸面包圈,但口感更酥脆。可贮存十天半月,质不变,酥脆不皮。焦圈常作为另一种北京特有小吃豆汁儿的配菜食用。老北京的男女老少都爱吃焦圈,吃早点、喝豆汁的时候都离不开这酥脆油香的焦圈。据单好豆汁儿焦圈这口儿者称,一碗豆汁儿几个焦圈加上一碟儿辣咸菜丝儿,占了五味中酸、辣、甜、咸四味,独没有苦味,是为人生的期盼。
    驴打滚
    豆面糕又称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源于满洲,缘起于承德,盛行于北京。由于清朝的八旗子弟爱吃粘食,“驴打滚”很快就传到了北京,成为北京的一种风味小吃。喜吃粘食本来是满族人的传统,因为满族的狩猎生活,经常是早出晚归,吃粘食耐饿。
    豌豆黄
    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因此每当春季豌豆黄就上市,一直供应到春末。民间的糙豌豆黄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见于春季庙会上。例如在三月三小贩们一声“嗳这小枣儿豌豆黄儿,大块的来!”好像是给人们报出了春讯,带来了暖意。
    炸糕
    炸糕,老北京的传统小吃,也常作为早点。小时候,用黄油纸包上一块刚出锅的炸糕,坐在父母的后车座上一路吃到学校。咬一口后,黄白黑三色分明。黄的是炸焦黄的外皮;白的是糯米的皮料,有嚼头,又不粘牙;黑的就是甜豆沙馅。好吃的关键只在白的那部分,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太薄,炸糕很容易又硬又油腻。太厚了,又显得做炸糕的不地道,给的馅料太少。
    排叉
    它不但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个品种。茶菜是满族、回族礼仪性食品。满族人在设席宴客时,习惯用茶及茶食为先,然后才是冷荤、热菜、甜食、汤等,一定按顺序上。排叉也有甜咸之争。记忆中,小时候孩子老人们常吃的是姜汁排叉,过了蜜的,口感香甜。除此之外,还有种带咸味的排叉,不过蜜,口感酥、脆、味微咸,大人们常当成下酒菜食用。
 

上一篇:老北京八大碗都是什么

下一篇:北京本地的四季佳肴

热门推荐
全国咨询热线:400-688-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