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据传,掌柜的姓王,山西人,因脸上有麻子,故同行人及顾客直呼其“王麻子”。他的柜上并不制作剪刀,全靠从民间剪刀作坊趸购。为保征质量,掌柜的亲自下去选货,坚持以“三看”、“两试”进行验收。三看是:看外观、看刃口、看剪轴;两试是:试剪刃、试手感。凡经不起三看、两试的一律不收。只有头流的上品才能拿到门市柜台上去卖,所以这个杂货铺的剪刀以质量好而四远闻名,不论本市和外地的都慕名而来选购。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称这个货铺为“王麻子刀剪铺”。
清嘉庆年间,由王麻子后代接办专门经营剪刀的店铺,并挂出“三代王麻子”的招牌,所售出的剪刀都镌有“王麻子”三字作为标志。为了作宣传,闯牌子,王麻子剪刀铺不光在门市上售货,还要派人走街串巷、赴庙会、下农村,以扩大销路。王麻子剪刀铺卖出的剪刀都装在一个印有“王麻子”字样的纸袋里,上边印着如在一年之内,发生某种损坏情况,包换包退字样。它说到做到,即使有超过一年损坏而要求退换的也照样办理。
到民国初年,王麻子剪刀已驰名京华,一些手艺人为了推销产品,相继出现“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老老王麻子”等招牌。这些商品,虽以假乱真,但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王麻子剪刀重质量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