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小武失去了保送进重点中学的机会,只有靠自己的努力了。事情发生后没有过多久,马小武带着心灵的创伤沉重的走进了考场,结果考出了他有生以来最为差劲的成绩。特别是他平时最为喜欢、最为拿手的作文,由于对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的那种怨恨,他放弃了努力,胡乱地写了一通,一分没得。
在这当口,学校的领导和班主任老师对马小武的反常状态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而他的父母为了掩饰自己对这种道德背叛行为的无奈而回避了儿子困惑的眼光。马小武得不到与成年人坦诚的交流,谁也不愿意去和他一起剥开整个事件的层层伪装,探讨道德的标准与道德依据。似乎所有人都像《掩耳盗铃》中的那个偷铃者,一度的认为只要不谈这件事,事情就可以像是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然而,马小武内心的思想斗争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他不明白:为什么以前那么喜欢和重视他的人现在离他而去了?为什么经常教育他要先人后己的老师却在这件事中采取了相反的行为?为什么所有的人都不站出来帮助他说明事情的真相?难道现实社会就真的与他们平时接受的教育是两回事?马小武的内在道德观念和自我价值评价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他需要有人来帮助他解答,他需要有人来分担他的伤痛,可是谁也没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马小武就在这种无助的状态中,拖着疲惫的身体,进入了普通中学。
原来一个人人都羡慕的好学生,一下子落到了几乎与差生同等的境地。在第一次走进校门的时候,望着别的同学惊异、讽刺、嘲笑的眼神,马小武恨不得转身逃出这个对他来说像“地狱”一样的学校,可是他内心的求学愿望、一种不甘心认输的冲动支撑着他,他抑制住自己的恐惧感、羞辱感,装着满不在乎的神情开始了中学的生涯。
对于中学生的教育要深入到他的内心,不能让孩子的内心受到无端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