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游学夏令营历史老教授在说我们谈谈金水桥:早有传说说过有桥先要有水;而金水河,是来源于西郊玉泉山,后续经过昆明湖-昆玉河,就这么一道儿变换着名字,分支来到紫禁城里。因为在五行中,西方属金,金生水,所以叫“金水”。老师还说天安门前面的那条河叫“外”金水河,在午门内太和门前的弓型人工河道,叫“内”金水河,
在此引渠、建桥的目的有2个:
1、 皇城面南背北,依山(景山)傍水(金水河),大吉之地;
2、 救火的需要,毕竟紫禁城内历史上着过几次大火,损失很大。
可以记载的大火有几场:
第一场大火:
1420年,明代朱棣建好了紫禁城、正式从南京迁都,第二年,大火,前三大殿(奉天、华盖、谨身)被毁;刚刚落成4个多月,就遭大火,实在可惜;有人建议,重新迁都回南京,可见大火毁坏的程度;
第二场大火:
清、嘉靖1551年,还是前三大殿,甚至延伸到周边一些建筑,火势更大;随后的年代里,皇帝只能带文华殿理政。
1562年重新建好,也许为了转运,改名三大殿:皇极、中极、建极。
第三、四场大火:
明万历年间,天火,乾清宫、坤宁宫被毁;
隔年、前三大殿再次起火,这些直到天启年间才又修复。
当时明朝开始走下坡路,重新修建的三十余年里,不知是否拖累了政治、使得百姓更苦!
所以,水火无情;在紫禁城里,火是第一危险;
当然,也有说人是第一危险的,毕竟,一言以定生杀、一政以变天下!
从历史中回来吧!
金水桥,五座一体:
中间的桥是蟠龙雕花柱,桥面最宽,称为“御道桥“,只限天子行走。
其两旁的叫“王公桥”,只许宗室亲王行走;
再左右的叫“品级桥”,准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行走。
五座桥,形似开弓搭箭,向南射出 仁-义-礼-智-信,也威震着南方的原本大臣。
(明朝在北边建都,南边还有追随旧主的大臣,所以有震慑的意味)!
光线如此,正好意味着:阴阳两界、生死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