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山,没有连绵起伏,没有重重叠叠,目之所及,是平展而广阔的低谷,和横卧于低谷中的绵长的裸露着脊背的崖石。一切是那么的广阔,只恨人眼不能如广角镜头一般将整片景致尽收眼底。天,很蓝,云朵慵懒地浮在空中享受阳光,在低谷上映出一块块墨色的影子。低谷被茂密的植被覆盖着,有如一铺密实的毛毯,盖在游学夏令营孩子们的身上。沟壑,是毯子不规则的褶皱,黄褐色的山岩,则是毛毯下的人略觉热了,伸出来的手臂。这手臂饱经沧桑,青筋与皱纹像是刻在那赤黄干裂的皮肤上,肌肉的条理清晰可见,与密而软的毛毯构成了鲜明的对比,透露出苍劲的力量。
近处,三姐妹岩肩并肩地站着,传说她们在等待她们的壮士丈夫凯旋。然而,她们并没有等到那一天,却迎来四面八方的游客每天的感叹唏嘘。我就是游客中的一个。游学夏令营也摆了各种姿势来拍照,我也趴在栏杆上感叹美景,我也仰头呆望天空,我也呼吸这自由纯净的空气。这就是澳洲,我对自己说。看吧,远处的山上发出淡蓝色的幽幽的光,那是桉树叶子在作怪,在阳光下反射出蓝色的光,远远看去像是涂上了一层朦胧的月色。奇特的澳大利亚,我心中想。从广州一路向南,我来到这里,最后驻足在蓝山国家公园。回想在澳洲的这一个月,有如此刻站在眺望台上,先是感叹,再是新奇,最后陶醉其间。尽管我终究是个过客,但我很幸运能从这里经过。
其实,向南本不是我的选择。最初,我选择的是美国,但美国的面签官并没给我这次机会。后来我拿到了澳大利亚的签证。就这样我来到了澳洲。起初,我对澳洲了解较少,也并未对这次游学抱有太多的幻想,心里有太多的未知与担心。但自从下了飞机来到这片神奇的大陆,一个个词条,仿佛电影胶片映入脑海——清爽的空气,热情的寄宿家庭女主人,整洁的房间,耐心负责的教师,风趣幽默的同学……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却不觉陌生,打消了我内心的疑虑与担心。在学校课堂上,我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在老师的帮助下提高英语水平;课余时间,我们聚在一起,讨论我们的出游计划,如果没有好提议,我们便去咨询老师。每次,她都会根据我们的时间,目的而给出最适合我们的建议,还告诉我们如何坐车等事项。因此,基本每一次都会很顺利地找到目的地,在游学夏令营度过一段开心的时光。
当然,游学夏令营最重要的还是学习英语。在这里的英语学习和国内是很不一样的。主要是教学的多样化。一方面体现在教学媒体的多样化,投影,ipad,计算机,都会巧妙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使英语教学立体化,英语学习自主化。我们可以根据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或分配给各个小组的任务,而利用计算机或ipad寻找答案,总结出自己的结论。另一方面,是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堂上,老师主导学生,但并未局限于单纯的“你讲我听”的教授模式。更多的互动环节将充实整个课堂,即使最枯燥的语法词汇的知识,也会变得丰富多彩。比如,词汇的学习会变成小小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