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时,还是开开心心的,每天按时就去,可是上了小学,孩子就有点讨厌上学了,那是哪些因素会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好习惯训练营专家分析:
1.自我归因不当
如果说厌学学生在成败归因上存在障碍,那么他们就会把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内部因素,比如孩子的智力低、能力差;而把偶尔的成功归于运气、任务容易等不稳定外部因素。当然我们就会看到这种错误归因不利于发展,助长了在成功面前不知进取和失败面前的惰性心理,无法激起学习兴趣。
2.归属感缺失
小学生都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内在要求,但由于厌学者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爱护,便形成了焦躁、抑郁、自卑、敌对、偏执等各种心理问题。厌学学生长期生活在缺乏温暖、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环境中,易产生消极认知,进而影响学习。
3.替代性动机过强
替代性学习动机,往往是由外部奖励激发的,当其控制性越明显就会越侵害到个体的自主性动机。一旦学生的自主性动机降低,学习兴趣就会下降,可以将部分小学生厌学归为奖励等外部强化手段的过分使用。每个学生都有天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在教育实践中,成人常无视或轻视这些发自内心的学习需求,非要通过奖励、评比等各种外部刺激来激发兴趣,反而扼杀了学生本来的学习兴趣。
4.自我监控能力不完善
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处于发展阶段。这就使他们在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时容易分心。看一集海绵宝宝与教师布置的作业相比,前者更具有吸引力。这种自我监控能力的不完善,还表现在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无关刺激所吸引而放弃枯燥的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