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到底是孩子不听话,还是作父母的沟通模式出了问题?这都要从亲子之间所发生的问题可以判断,在某些情况下呢,这并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因为我们的父母和孩子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才会引发了问题。那么小学生军事夏令营想知道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父母错误的沟通模式呢?看分析如下:
在主观判断当做事实依据
也许父母总以为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就是事实真相,会把所看、所听、所想、所感,都用在自己片面的价值观进行衡量,根本就不会顾及孩子的感受,也从不考虑,可能在同样的一件事孩子会看到什么,会听到什么,会想到什么,感受又是什么。会自以为是是这类父母的代名词。甚至会有的父母用粗暴的方式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主观判断,命令和恐吓孩子听自己的话。这种沟通模式会让孩子从心理上产生挫败感,并且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容易让孩子回避困难和问题,形成退缩和逃避的人格。
消极情绪不利问题解决
情绪是良好沟通的前提,有的父母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往往会把问题扩大化、夸张化,本来不是孩子的问题,由于心情不好,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就很容易把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这时候孩子就成了替罪羊,成了父母发泄情绪的牺牲品。如果父母在自身有消极情绪的时候和孩子进行沟通,就会形成一种预设的心理投射,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到孩子身上。还没有开口说话,就已经吹胡子瞪眼了,势必会而影响沟通效果。父母带着情绪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其实是维护自身权威的一种方式而已,已经失去了沟通的实际意义。
语言习惯成为罪魁祸首
“你怎么就这么笨”“给你说了多少遍,就是不听”“不听话,看我怎么收拾你”“哭,除了哭你就不会点别的啊?”等等。这些话父母们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这是很多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父母对孩子说这些话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让孩子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可是,这种说话的习惯,并不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只会打击孩子,让孩子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如果父母一张嘴就是这些负面的语言,孩子就会慢慢地关闭心灵的大门,不再和父母说心里话了。
臣服权威盲目怀疑孩子
只听信老师的一面之词,把老师说的话当“圣旨”。今天老师说你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于是,回到家中对孩子进行教育批评,大道理讲了一大堆。明天老师又说你的孩子欺负其他的同学,还打了人家,于是,回到家中不问青红皂白就打孩子为什么惹是生非,骂孩子怎么这么不省心。老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也会出现偏差,所以,当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不要把老师说的话不加分析的完全接收,一定要听听孩子是怎么说的,这种情况父母要起到调解员的作用,而不是听之信之的“复读机”。
断章取义打断孩子表达
“你给我闭嘴,不用再说了”“说什么,就你那两个小心眼”,父母经常会无缘无故的打断孩子的表达,这种武断的做法,不但打断了孩子要说的话,更重要的是阻断了孩子情绪的宣泄。孩子不仅不能够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清楚,同时会由于憋屈而产生心理障碍,父母也会因为不能听清楚而误解孩子。诉说,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当心里不痛快或者有了烦心事的时候,和别人说一说,心情就会好一些,成人需要倾诉,孩子更需要倾诉。父母要做的不是打断孩子说话,而是要鼓励孩子多说话,多用心去倾听孩子说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