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经的“神童”张炘炀再次成为热搜人物
智商140+、10岁进入大学、13岁考上硕士、16岁攻读博士
一直以来,张炘炀的成长伴随着无数关注,人们对他的评价总是或褒或贬,充满争议
这个1995年出生的神童,现如今已经28岁了, 他的现状究竟如何呢?
近日,关于张炘炀的采访登上了各大网站的热搜
在大家的想象中,他应该已经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但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
镜头中的他身形消瘦、不修边幅,但相较于曾经的目空一切,如今已经多了几分佛系的成熟。
谈及现状,张炘炀坦然表示:“挺好的,现在卡里还有几千块钱,父母每过两三个月会打一万多块给我”
在如今的社会下,这种啃老的行为一般是羞于言表的,但张炘炀却显得很坦然,他觉得自己没必要做一些无谓的事情。
从曾经的神童到如今的啃老一族,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此大的转变?
#01
1995年,张炘炀出生于辽宁盘锦,父亲在街道办工作,母亲是老师,妥妥的“知识分子家庭”。
像很多天才一样,2岁时,张炘炀开始展露出超人的天赋:
仅仅3个月时间,就学会了一千多个汉字,这让他的父母对未来充满期待。
为了培养他,父母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甚至十几年里没有打开过电视。
所幸,张炘炀的天分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
刚满5岁,就被父母托熟人送入小学,只读了1个月1年级,就跳到了3年级,然后又跳到了5年级。仅用两年时间,张炘炀就完成了小学的全部课程。
此后,张炘炀更是如同坐上火箭一般“一步快,步步快”,上完初一初二后直接跳到高三,10岁时就参加高考,超出二本线50分。
张炘炀却不满自己的成绩想要复读,但父母却为了名头不同意复读,最终他选择了妥协,在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
年仅10岁的大学生,使得张炘炀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连带他的父母也成了全国父母的榜样,无数人前来取经。
但张炘炀开挂式的求学之旅还未结束,13岁考入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想让他去德国留学,但要等到14岁才可以去德国,父母不愿意浪费这宝贵的一年,导致计划最终作废。
他在16岁又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为博士生,一路高歌猛进,前途不可限量。
但张炘炀看似前途无量的人生背后,其实早已埋下了重重隐患。
回顾张炘炀的人生轨迹,你会发现,他很小就有自主意识了,但是没有任何决定权,无论是选择学校还是日常生活的琐事,一切都是父母在背后操持。
进入大学后,张炘炀的父亲选择陪读照顾他,事无巨细都替他安排得井井有条。
随着张炘炀考入硕士进入青春期后,父母的包办终于引发了他的不满,在张炘炀的强烈要求下,他开始了独立的求学生涯
然而,由于一直专注于学业,长时间与同龄人脱节,张炘炀的心智发展并不成熟,他的言论常常令人感到不适。
比如他总把“我想要成为王者,要不然就没有地位可言”挂在嘴边,还公开发表过“白领对北京毫无建设却占着资源”、“有钱人不一定有素质,但没钱人一定没素质”、“北京必须限制外地人”等奇葩言论。
同时,他还迷恋上了网络游戏,许多课程因此被搁置,学习成绩急剧下滑。
博士毕业后,张炘炀曾在老家一所中学担任数学老师,此后又前往宁夏师范学院担任讲师。
然而,对于从未经历过社会磨砺的他来说,面对身份落差所带来的不适,他最终选择了辞职。
张炘炀表示,现在他的银行卡里只剩下几千块钱,但他并不愿意给别人打工,这样就不必看别人的脸色,如今他对于自己的生活状态非常满意。
#02
通过张炘炀的人生经历,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张炘炀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带有浓厚的“拔苗助长”的特点,导致他的心理发育和性格塑造并未能达到同龄人的水平。
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他的父母包揽了生活琐事,甚至在大学期间,张爸还选择辞职陪读。
然而,这种方式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发了反噬。由于与同龄人接触较少,他的社交能力和人格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虽然张炘炀的智商足够高,但打下的基础却并不牢固,他本可以进入理想的本科院校,甚至有机会前往德国深造,取得更为卓越的成就。
但他的父亲却执着于追求虚名,让儿子永远当“第一”,从最开始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还是后来的硕士生、博士生,都是如此。
而这或许也是张炘炀如今彻底躺平摆烂,选择啃老的直接原因:
如今,张炘炀之所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直接原因在于他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的过度控制。
#03
每个孩子都有其固有的成长规律,即便是神童,也经不起父母的过度干预,张炘炀的经历,需要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过于急功近利只会导致根基的营养不良。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抢跑获得的暂时性领先,其实对孩子并没有太多意义。
许多父母追求控制一切,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做出选择的权利。
孩子成长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遭遇挫折、碰壁都是孩子做出决策、逐渐成熟的机会。
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学会放手和成全,将选择的权利还给他们。
我们应该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而非仅仅的孩子。
在教育他们时,要意识到他们是独立的个体,而非我们的附属品。
真正的爱建立在尊重之上,而非控制之下。
父母赋予孩子生命,并不意味着可以掌控他们的人生。
真正的父母之爱应该是在合适的时机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