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7月5日,李玟的二姐、经纪人李思林,在社交平台公布了李玟的死讯。
由此,大众才知道,原来几年前,一向以健康、自信、积极的精神面貌出现的李玟,就已经罹患了抑郁症。
随后,这条消息引爆了整个网络,人们在嗟叹、在缅怀、在惋惜、在痛心、在流泪。
今年是李玟出道三十周年的纪念,她的活力和光芒,曾经影响了无数人。
她一直都是「女战士」的样子,看起来永远是阳光,健康,乐观,果敢。
从《月光爱人》到《Di Da Di》,从《想你的365天》到《自己》,李玟的歌声陪伴了一整代乐迷和影迷的成长。
按照李思林给出的时间线,李玟7月2日在家自轻。也就是在同一天,李玟还给自己的粉丝留下了一段互相鼓励和自勉的语音。
李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努力的把阳光、美好和善意展现给所有人。
02
对于华语乐坛而言,李玟是一个巨大的礼物。
1975年,李玟出生在香港,9岁移民美国,1993年回香港参加歌唱比赛出道,今年是她出道30周年。
当时的李玟,有着那个时代难得一见的洋气、热烈、活力,头发一会儿黄、一会儿红,衣着大胆,妆容出挑,不惧狂野,也能深情,满溢世纪之交的激情和希望。没有谁比她更适合成为那个时刻的代表。
在不以女性热辣、性感著称的1990年代,李玟的唱跳和电臀几乎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2000年前后,大街小巷都在放着李玟的《DiDaDi》《好心情》《真情人》《Sunny Day》《想你的365天》等曲目,听众翘首盼望她在华语音乐上更进一步时,她进军国际,出了全英文专辑。
2001年,她成为首位(截至目前也是唯一一位)在美国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献唱的华语歌手。
李玟创造了诸多个第一次:首位进军美国歌坛并发行英语专辑的华人、首位在NBA演唱美国国歌的华人、首位在迪士尼音乐厅举办演唱会的华人……
一串光荣的头衔背后,是另一种文化输出模式——以华人的身份,用西方的流行文化,进行反向的文化输出。
李玟成为了钥匙,成为了中国市场和西方市场交汇的媒介和溶剂。
二姐李思林这样写:“她努力地为华人歌手在国际歌坛开拓一片新天地,全力以赴为华人发光发亮,我们为她感到自豪。”
2016年,《我是歌手》栏目,李玟一共演唱了13首歌曲,她对每一首都进行了细腻的改编。
曲风从hip-pop、R&B、另类摇滚、爵士横跨到舞曲、民乐、管弦乐。
她立足于母语文化,又用“他文化”进行了一连串的大改造。
如果说,李玟是文化交流的前哨战,可能言过其实;但她的的确确将流行西方文化本土化,并且结结实实地搁在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03
2006年,她的嗓子出了问题彻底失声,连说话都难以做到。那年她31岁,却被迫提前面对一名歌手职业生涯的终结。
经过两年时间,她终于慢慢把声音找了回来,但她已经开始恐惧舞台,直到站上《我是歌手》的舞台,她才找回信心。
但节目后半程,她大病一场,全身痛、讲不出话,靠针灸才得以起身。嗓子因支气管炎失声,只能用假声演唱,唱完她崩溃了,“我很惭愧,我不该拿这样的表演出来。”沈凌回忆:“她不能容忍自己在舞台上是不完美的,在化妆间崩溃了将近一个小时。”
再往后扛不住的,便是她的腿了。2023年2月,李玟在微博发文,自陈左腿天生有缺陷。
两岁时手术,独自住院,“记得当时我的病房还有两百多个小孩,他们的惨叫和哭声都让我很难忘,也很为他们难过,只希望他们赶快好起来,而我却隐藏自己的痛,从不跟任何人诉说。”
当年的治疗结果并不理想,这么多年她在舞台上又唱又跳仅靠右腿支撑全身,每次跳舞后“腿都痛得要命”。2022年10月初,她在排舞时触及旧患导致髋关节移位,在没有软骨的保护下,神经线被压住了。
她说自己忍受痛楚很多年了,现在已无法正常生活,必须入院接受治疗。人们惊愕于她这些年如何能掩饰得如此天衣无缝,也心疼她终于撑无可撑才展露脆弱。
2023年3月,李玟腿部手术完成,她发布微博:要重新学走路,但是我可以的。她叫自己“女战士”。但女战士也有“软肋”。
童年经历中父爱的缺失,让她在2011年与大自己16岁的利丰集团执行总裁乐裕民结婚。婚后她一度淡出公众视野,将家庭放在首位,心甘情愿做一名家庭主妇,从不搭配衣服,每天给老公煎牛排,教继女唱歌。
但后来,她的婚姻也不是那么的幸福,2017年开始,李玟的微博就再也没有展示过自己婚姻。后来,在媒体的曝光和闺蜜的爆料下,人们才知道,布鲁斯频繁出轨,两个被李玟视若己出的继女也站在了父亲这边。
在镁光灯照不到的地方,那些被大众忽视的东西,蚕食着明星的心理和精神。
2023年5月20日,李玟在微博上发布了歌曲《战歌》,这是她生前的最后一首歌曲,她在歌里唱:“伤痛过,血泪模糊过,怀疑过,也重新来过,向命运承诺。”她说:生活要面对很多困难和伤痛,勇敢去挑战,去追求,你就是战士。
2023年7月5日,战士结束了战斗,从此她再没有困难和伤痛。
04
在大众印象中,李玟总是呈现出阳光、乐观的形象,有网友疑惑:为什么看起来阳光开朗的人,也会得抑郁症?这其实是很多人对抑郁症的误解。
抑郁症中其实也存在着“微笑抑郁症”这一说法,他们由于工作的需要,或碍于面子、礼节,大多数时间都面带微笑,掩盖了内心的低落情绪。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如何自查是否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的症状是“3+2”,即3条核心症状加上两条附加症状。
“3”——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1)情绪低落:主要指心情持续悲伤、难过,总高兴不起来。
2)兴趣减退:原来感兴趣的事情,在抑郁期几乎没有任何事情能让他提起劲头。
3)精力缺乏、动力不足:即使患者一天什么事都不干,一直处在休息状态仍感乏力。
“2”——至少两条附加症状:
核心症状之外,还需至少两条附加症状,才可判定达到抑郁症的症状学标准。
1)如睡眠不好,面临像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等全过程睡眠问题。
2)自我评价降低,长期消极想法,或伴随思维反应减慢、言语表达迟缓、运动行为呆滞等,甚至出现自杀、自残等极端行为。
我们该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
很多时候,抑郁症患者身边的亲友,因为对病情不了解,从而对抑郁症患者的各类行为产生误解。与抑郁症患者相处时,周围的人往往也会不知所措,生怕一不小心就伤害对方。
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自己的言行,帮助和安慰抑郁症患者,和他们和谐友好地相处?
1.多理解
让抑郁症患者获得尊重和正在尝试被理解的感觉很重要。他们的很多痛苦不为人知,也很难一次性表达清楚,因此要不断地尝试多理解他们。
2.多倾听
单纯的倾听对抑郁症患者最重要。
3.多关心
抑郁症患者通常很脆弱,需要被关心和爱护。
4.多配合
有的患者想单独待会儿,我们就要在约定安全后给予一些空间和自由。有的患者容易哭泣和发泄,我们就要给予陪伴,允许他在不伤害自己的限度内发泄。
5.不盲目建议、鼓励和督促
抑郁症患者的承受力和对外界的敏感度不同于常人状态,各类微小的事情都会带给他们压力和崩溃感。
所以没有专业的患者病情评估和医师指导,不应强行带患者运动、聚会、旅行、读书及尝试各类网上查阅到的治疗方法和调整方式。
6.不指责
抑郁症患者最害怕被贴上不努力、不负责、不认真、不坚持等标签。不要说“这算个什么事儿”“人家的处境比你还难,也没有抑郁”。
7.不询问原因
不要直接问“为什么你抑郁”“为什么大家都有压力,就你生病”。抑郁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是否要患病。
8.不战战兢兢地对待
尽力去做,带着爱去看护抑郁症患者就是最好的应对办法,不用背负太多心理负担,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没有照顾好他们。
9.找专业医生做依靠
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药物干预、目前最该做的和最不该做的事情等,并给出相关治疗方案。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接纳会脆弱、会退缩、会放弃、会生病、会逃避、会需要休息和调整的别人或自己,那样我们能过得松快一些,不把自己绷得太紧。
关心身边人,关心自己,而不是关心她/自己的表象。
与其对别人说「坚强点你能行」,不如说「你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