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做什么坏事?
前几天,在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一名7岁的女孩将4岁的男孩扔进水井中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
看过的网友都觉得毛骨悚然。
1
视频中两个孩子,一个女的大一点,7岁左右,一个男孩很小,4岁左右。
他们两个一直在井边绕来绕去,不时的趴下去看里面的情况。
按照通常的思维,大家可能是害怕孩子们跌下去,但是后续发生的事情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打破脑袋也想不出事情会是这么发展。
只见女孩不声不响的悄悄走到男孩背后:
尽全力的蹲下去抱着小男孩,明眼人都应该知道,因为身高的关系,显然女孩是准备全力尽可能高的抱起小男孩。
令我们骇然的一幕出现了!她的目标竟然是那口水井!
从女孩使劲的方向和调整的角度来看,她绝对不是失手或者无意,而是100%故意要把男孩往井里丢!
原本以为小男孩会被她直接丢下去,结果没想到男孩的求生欲望极其强烈!竟然双手一下子撑住了井沿!
接下来的一幕更是让人惊掉下巴!!!
她非但没有把小男孩重新抱上来,反而开始扒掉小男孩用力攀住井沿的手。
小男孩此时在嚎啕大哭,凄厉的惨叫着妈妈妈妈,女孩毫不留情的将男孩救命的两只小手掰掉,并多次按压男孩的头,将他按进水井中。
就这样,男孩如她所愿直接掉入井中,凄厉的哭喊声响彻井内。
然后女孩直接走掉,完全没有任何救助或者叫人的意思。
整个过程看完是让人震惊、愤怒、难受、心疼!!!!
万幸是后来有村民听到了男孩的哭声,众人合力将小男孩救了出来。
视频被发出后,很快是引发热议,各大官媒都在报道,警方也给出了通报:
井内水深竟然有2米……
两人不是姐弟,没有矛盾.....
双方父母已达成和解......
小女孩是在模仿电视剧!
因为双方父母达成了和解,所以这件事宣告结束,但网友们对此却议论纷纷:
也正如很多网友所说的:真心希望父母能好好教育小女孩,给与正确的引导,让她知道生命的可贵!
千万不要再以孩子小、不懂事而不了了之,对恶的纵容只会滋生出更多的恶!
2
很多时候,小孩子的恶比成年人的恶更可怕。
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生死概念,漠视一切生命,仅仅是出于好玩。
他们的恶,从小到弄坏亲戚家的化妆品,随便划小区里的车辆,看到别人手里的零食和玩具,耍赖撒泼地非要得到;
因为好奇,可以把火腿肠放进塑料瓶,让来进食的流浪狗卡在瓶口活活憋死;
猛推孕妇,想看她会不会向电视剧里演的一样流产;
随地大小便,甚至还故意对着电梯按钮肆无忌惮地撒尿;
因为没得到陌生人手里的炸鸡排,在地铁来临的瞬间,男孩猛地从后面把姑娘推向轨道;
因为嫌楼外施工声音太吵妨碍自己看动画片,一气之下,在8楼的10岁小男孩用小刀割断了楼外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绳。
有时候,熊孩子和杀人犯,往往一线之隔。他们有很多甚至不是无心之失,更不是一时冲动,他们就是昭然若揭的坏。
然而任何一种品质的形成都是有迹可循的。
蛮横霸道、自私无理的熊孩子背后,一定有一群于人苛刻、却对孩子万分宠溺的长辈。
正因为身后有这些人的维护,他们才敢肆无忌惮;正因为知道即使自己犯了错也会有父母出面摆平,他们才无法无天有恃无恐!
这就是家长错误引导的后果,如果一开始家长就正确引导,告诉孩子这样是错误的,教会孩子对与错,善与恶,给孩子建立边界感,结果肯定不会是这样。
没有孩子一出生就是坏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能够一夕之间变优秀。
当父母给孩子灌输的是正面的、积极的营养,收获的自然也是阳光向上的美好。
当父母给孩子输入的是听之任之、任其发展,滋生起来的,自然是无法无天、毫无敬畏!
3
老话说: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虽然在开放的今天,我们不提倡去体罚孩子,批评殴打孩子,但这不意味着就两手一摊啥也不管,自由放任孩子的天性。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成年人需要自律,孩子需要管教和引导,才能成为更好的人。
如何避免孩子变成熊孩子?
1、真正倾听孩子的声音,并透过孩子的只言片语来了解真正的需求。
2、尊重孩子的感情。如果一个孩子的感情能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正常释放,就能更好地成长。
3、建立孩子的成就感。孩子总是希望取得父母的认可的,即使有时候他们表现得好像专门和你作对,其实是希望得到你的关注和回应。
4、让孩子感到自己被了解。如果孩子能感受到自己被了解、关心和重视,他们就会更主动地学习、与人合作和关爱他人。
5、避免争夺控制权。越是试图控制孩子,越有可能与孩子发生争执。孩子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渴望帮助和取悦爸妈,作为父母应该满足孩子这种需求,并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
6、建立明确一致的行为准则。尊重孩子绝不是没有任何规则,在表达的时候,务必确定你能清楚地向孩子表达这些规则和限制的意义。
7、言传身教。礼貌言行是逐步形成的,这需要孩子能了解他人的感受并且控制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高的要求。只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8、认识到你所使用的语言的力量。父母必须谨慎措辞,尤其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就事论事地叙述你的看法和期望,而不是打骂、不恰当的褒奖或者盖棺定论的判断。
9、给孩子留出过渡的时间。孩子有自己的活动节奏,并且比成人的节奏慢得多。因此,如果希望孩子进行下一项活动,需要提前告知他,耐心地提醒几次。
10、恰当地对孩子说“不”。但是,需要以恰当的方式。你可以告诉孩子,他还能做什么;试着告诉他不希望他这么做的原因;给出另一种替代方案;阐明规则;推迟满足孩子的需求;幽默地化解孩子的问题。
溺爱的父母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可以偶尔天真地任性,但不可放肆无底线地捣蛋;
可以包容改正孩子的失误,但不可一味地纵容掩护;
可以有赞美和表扬,但不可没有约束和纪律。
孩子不应在娇惯中长大,应该在有所约束的环境里成长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