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西藏拉萨,一名9岁男孩在参观“藏域星球”天文体验馆时,被气到“暴走”。
原来,他在参观时发现里面的科普知识存在多处错误,边看边生气地指出了问题。
视频里面的明明是长征三号,天文体验馆标注的却是长征五号;
长征5号的分离顺序也都是错的,把长征5号当成了两级火箭。
这些明显的错误,把孩子给气到“暴走”。
家长将孩子的感受发到了网上,引来了无数人的关注,评论区更是炸开了锅,无数人为男孩的质疑精神鼓掌。
对此,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 @中国军工 回应:小朋友很专业,展馆确实弄错了。
在评论区,不少网友表示又被小朋友教育了。
热闹与乌龙背后,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要允许孩子去做一个抬杠的“刺头儿”,过于听话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听话照做与敢于质疑的孩子差在哪里
有位校长在学生毕业典礼上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这里,重要的不是你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你学会了怎样去思考。”
前阵子,央视节目《少年中国说》中,上海14岁男孩顾则行凭借一段14分钟演讲狠狠圈了一波粉。
这段演讲条理清晰,感情充沛,令无数观众叹服。
可是,鲜少有人知道,顾则行就是那个指出历史教科书错误的孩子。
2020年暑期,在翻看教科书《中国历史地图册》第一册时,顾则行发现有处标注和自己平日知识不符。
书上标注“北魏孝文帝时期的铜钱太和五铢和宣和通宝”,但“宣和”并不是北魏孝文帝的年号。
经过多方查证,顾则行确定“宣和通宝”是宋徽宗时期所造铜钱。
编辑张怀得知此事后表示:宣和通宝钱币在孝文帝时确实存在,只是时间很短,书中的表述方式确实存在争议。并表示,在第二年的教材修订中,会将此处图文删掉。
此举一出,网友纷纷表示:“真厉害!”“这种质疑精神太赞了。”
敢于质疑才会释放思想,自由的思想才会激发无穷的创造力。那些听话的孩子,又会变得怎么样呢?
记得之前因为疫情,孩子们要在家里上网课那会,真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让网友哭笑不得。
一名一年级小男孩在家上了一堂高二化学课,不仅听课一丝不苟,笔记也做得极其专注。
原来男孩上网课选错了台,误打误撞上了化学课。
爷爷奶奶发现不对劲,让孩子换台。
可是孩子坚决不换,强调:「这是妈妈出门前给我设置好的,肯定错不了」,还说爷爷奶奶打扰了他学习。
诚然,听话是传统教育观中“好孩子”的金科玉律。
听话的孩子,很容易养成“顺从病”,活成“小透明”,他们不懂得拒绝,依赖性较强,缺乏主见和想法,更不会去质疑。
听话的孩子往往扛不住事,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相反,“不听话”的孩子,爱折腾,他们的思辨能力更强,自我价值感很高,灵活创新。
北师大心理学教授陈会昌的一项长达19年的追踪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听话服从,那么孩子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创造力,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而在那些更为尊重孩子的家庭中,孩子的自控力和主动性会发展得更好。
另一项关于“学生缺乏创造力”的社会调查也证实,小孩如果淘气就会被家长严厉呵斥,这导致他们只能乖乖听话,创造力就有所下降。
勇于“抬杠”才能打破认知的禁锢
除了听话外,“不允许孩子抬杠与顶嘴”,可能也是很多家庭会犯的错误。
家长困扰于孩子的“不听话、抬杠”,却忽略了这些行为背后,更多的是孩子对真理的渴求。
美国科罗拉多州色弗兰斯有项奇怪的规定:禁止扔雪球。
这个延续百年的禁令,最终被一个9岁的男孩推翻。
这个男孩叫戴恩,热衷于玩雪球的他曾问妈妈能否改变这项法律,妈妈说自己做不到。
但妈妈鼓励儿子:“如果你想改变的话,那就去努力吧。”
得到妈妈的支持,戴恩和同学四处联络支持者。
他们收集连署信和签名,做历史调查,积极准备演讲材料。
3天后在镇会议上,戴恩踌躇满志地发表演讲。
他表达了塞弗伦斯孩子们想打雪仗的强烈愿望,并列举各项研究,说明户外活动对孩子们的重要性。
最后,他诚恳地表示:“这是条非常过时的法律,而且我想光明正大地丢雪球!”
最终,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政府废除了这项规定,塞弗伦斯的孩子们终于能在雪地里尽情地玩耍、打雪仗了。
毛姆说:“人类之所以会进步,主要原因是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
经验不是金科玉律,进步不是固守原本的理论不被打破。
哥白尼推翻地心说,表明太阳的地位不可动摇。奠定了天文学的基础,开辟了天文学新纪元。
伽利略的铁球落地实验,推翻持续1900多年的错误理论。用事实验证真理,向权威发出挑战。
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才是进步的根本。
鼓励孩子提问,允许孩子抬杠,激励孩子求证,才是明智的父母最该做的事。
如何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勇于质疑
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是:父母得先从“解救陷阱”里跳出来。
什么是解救陷阱?看到孩子有了“麻烦”就心疼不已,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帮孩子“解决问题,扫除路障”。
孩子的社会经验极度匮乏,对周围的一切都抱以想当然的善意。
面临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时,习惯性依赖固有经验,懒于分析思考,疏于质疑防范,更不必提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不妨从这2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孩子思辨能力的正确姿势。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而独立思考可以帮助孩子面对权威的误判不盲从。
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作为父母就要学会放手,提供一些机会给孩子自己去思考,提供一些机会给孩子自己去感觉。
「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家庭氛围」
汪曾祺在《多年的父子成兄弟》一文中说到过: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一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相:父母和孩子应该是公平的,不应该分大小。
让孩子在公平的家庭里看见自己,以后他才能在权威的质疑中里坚信自己。
人们的探索从未止步,而孩子,是探索世界的最终发起人。
与其强调孩子完全服从,不如告诉他追寻自己的内心,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