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120事件录音曝光!求救八分钟,被冷漠说教,延误脑出血黄金抢救,谁为这条生命买单?

| 2022-06-09 13:51:34
摘要:唯有父母的循循善诱,才能让孩子同理心和共情力不断提高。

近日,河南大学一女生因突发疾病向120求助的电话录音在网上引起热议。

录音显示,在该名同学表示“我头好疼啊”后,随着明显的大声喘息后,接线员指责该女生不配合。

没有收到明显的回复后,求助的女生显然已经陷入不清醒后,接线员居然还斥责她:“我觉得你也没有什么事啊!”

病人意识模糊用最后的清醒努力说出自己的位置后,接线员没有想办法去查证具体问题,反而说教她一通,导致最后救治延误,该女生去世......

01

女孩脑出血打120被斥责?

去世女生的父亲在微博发了事件的前因后果,引发网友关注——

这个女孩叫做彭新君,在她昏迷之后俩小时,她的室友回到宿舍这才发现了她的异常,拨打120,随即联系了彭的父母。

在彭同学陷入昏迷治疗期间,家长一直以为是室友第一时间发现的女儿,可没想到在彭昏迷前自己也曾拨打过120,却没有任何救护人员的出现。

“我们认为是室友发现孩子昏迷后打的120,没想到从孩子手机上发现孩子自己拨打120急救中心的电话记录。”

于是6月3日,彭的家人想要一个说法,在微博上公开的一段8分钟的通话录音让许多网友揪心。

这段录音发生时间为5月17日上午10点半,是河南大学大三学生彭新君为了自己进行的最后求助。

录音里,彭同学呼吸沉重,不连贯且声音小,接线员:“是要救护车吗?”彭君“嗯”了一声:“河南大学”。

接线员询问河南大学在哪?彭同学回答“郑州”,后再次说明“河南大学郑州校区”。

接线员再次询问在什么路时?这时彭同学将校区说错成“明伦校区”,而且连连说明了自己头疼。

反复强调了在郑州后,接线员显示出了不耐心,于是问她有没有室友在旁边,彭同学回答道没有。

接线员为了听清她说话,让她用鼻子呼吸、平静一点,并让她打开手机查看微信定位等操作。

听录音,此时的彭同学支支吾吾,言辞含糊,已无力再配合对方。

接线员收不到自己想要的回答后,在电话中吐槽道“这都是上大学,也都是20多岁的人了”。

还以“我感觉你没什么事啊”的托词来搪塞此时陷入模糊意识的彭同学。录音至此,真的难以想象彭同学在经历过身体病痛后,还要被人如此羞辱是什么感觉。

还是最后学校做核酸检测排查时发现联系不上小彭,迅速让学生干部和小彭的室友到宿舍,发现其状况危急,立刻打了120急救电话。

02

缺乏同理心的人会怎样?

这个接线员之所以能对处于求助中的彭同学说出这样的话,就很有可能是她缺乏同理心,没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相比动车在遇到泥石流后,最后5秒紧急制动保住乘客性命,自己却不幸殉职的司机,郑州120接线员玩忽职守,更显出她对生命没有敬畏心。

 

有网友对此评论道:“有的人5秒钟就能救下全车人的性命,有的人8分钟里错过一条人命。”

彭同学的妈妈在知道女儿最后一通电话是打给120,而非给肯定会想尽办法救她的父母,简直痛彻心扉。

身而为人,同理心绝对不能缺席。

好比之前的清华学姐误会学弟事件——

清华大学某学弟在食堂用书包蹭到一美院学姐,被学姐认定用手猥亵其臀部,强行查看其学生卡后公开其姓名等信息,在朋友圈等平台诬陷其性骚扰。

还扬言要让他“社会性死亡“,后来影响过大,学弟觉得自己不能被诬陷,于是调阅监控视频证明了自己是无辜的。

碰瓷学姐这才称“互相道歉”、“此事了结”,“希望大家都要注意”。可受她误导的网友哪肯罢休,反向过来喷她,对她评头论足,站在道德至高点。

虽说在未经查证的情况下,她在朋友圈与院系群内公布了该男生的信息,发表了误解言论,这造成了一定范围的恶性传播。

她本想用于惩治“恶人”的舆论手段,最后反噬到了自己身上,又何尝不是她该承受的后果?

所以非理性的、缺乏同理心的、一哄而上的谴责,要三思而说,设身处地才是一个人善良的起点。

众所周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中的恶意能让人走极端,一个词中的温暖能让人悬崖勒马。

03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如何理解同理心?

好比将心比心,学会共情或共感。

一个人同理心的强弱与他的情商、表达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有着直接关系。

如何引导孩子的同理心养成?

首先在同理心养成之前,要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绪被感知,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事情,从父母家人做起,学会聆听孩子的感受,不要一味抹杀他的情绪。

情绪不应该用控制,而是转化,把不好的情绪转化为开心的事情,从而有共情力,对他人也能侧耳聆听,多多包容。

另外,角色互换是个很有用的技能。平时做游戏或者进行深度对话时,尝试角色对调,讲述对对方的哪些行为和性格感觉不舒适。

趁此机会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加以引导,避免其钻牛角尖。

最后,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尽量要给孩子的宽容、谅解多过责备,有些孩子做了出格的事情,其实并不是他有意而为之。

只是他不知道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伤害,这其中就缺乏了后果认知。

当给他讲述了什么样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也许他们的责任感就会成长,重要的是去解决,而不是一味地谴责。

唯有我们的循循善诱,才能让孩子同理心和共情力不断提高。

  

上一篇:反诈老陈飘了?跟女主播连麦开黄腔,涉嫌侮辱女性,,引网友热议......

下一篇:甘肃考生作弊细节曝光,惹怒全网,如果他得逞,一千万考生会心寒!

热门推荐
全国咨询热线:400-688-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