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里横”孩子是怎么养成的?为什么有的孩子家里与家外的表现有如此大的差异?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该妥协还是坚持原则?其实窝里横的孩子,背后大多站着没有原则的父母。
“欺软怕硬”的症结到底在哪儿?
01
孩子“欺软怕硬”是我在咨询中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
家长在这个问题上往往会陷入矛盾之中:
一方面,当然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野蛮的“小霸王”,但他在家里活脱脱就是个不可理喻的家伙;
另一方面,父母更不希望孩子在外面是个怕事儿的“受气包”,但孩子在学校却胆小懦弱、受人欺负,完全没有在家里的威风。
家长找不到问题的“病根”,除了为孩子发愁、怒其不争之外,真的是一筹莫展。
“欺软怕硬”的症结到底在哪儿?3年前,我在咨询中遇到过这样一对母子。
那年当当5岁。孩子的妈妈告诉我,说不知道怎样和孩子沟通。
她和孩子经常为一点小事儿就怒火相向,孩子的脾气很大,一点都不输给妈妈。
比如早晨起床,当当如果没睡够。明明能自己穿衣服,也非得要求妈妈帮忙,不帮就大发脾气。
我在读咨询日志的过程中也发现,他们娘儿俩的相处状态是:妈妈总是先发火,提高嗓门呵斥。但最终总会被孩子所压制,孩子在对攻中甚至会骂人。
我曾经问当当妈:除去发脾气的因素,你能否判断出,哪些他是真的不会,哪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
这位妈妈说,她没仔细甄别过。
其实,这个判断非常重要。当然,前提是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如果分不清二者的区别,结果往往是“该帮的没帮,不该帮的乱帮”。
一般人都能理解家长的意思,不想看到孩子受欺负。不过,我们指导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目标清晰。我想,你真正不满意的,是孩子的策略太单一,只会躲避,希望他能审时度势、灵活应对。如果一味地告诉孩子别怕事,只是培养了莽撞的个性。
为什么孩子在家里那么强,在外面又那么弱呢?
02
“欺软怕硬”的孩子生活在恐惧中,表面看起来确实像妈妈说的那样,但“欺软怕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家里,孩子最常用的策略就是发脾气,到了外面,他再用发脾气的策略,会怎样呢?对方会像你一样妥协吗?对方会反击。
在家里最仰赖的策略失效,对方反击,自己又没有别的办法,孩子能怎样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只能躲避。
父母没有原则的妥协 “窝里横”孩子,很大程度上与父母没有原则的让步有关。
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么完全没有原则,要么定了规矩,却轻易妥协。 比如孩子想要买个新玩具,妈妈对孩子说:“你的玩具太多了,这次说什么也不买!”孩子一听,马上就哭闹:“我就要!我就要!” 妈妈拗不过孩子,最后无奈地买下新玩具。
时间久了,孩子就有了经验:多哭、多闹,目的就能达到。 孩子很聪明的。当第一次通过发脾气、哭闹尝到甜头后,接下来他们就会把这招用得炉火纯青。 然而出门面对陌生的环境,这一招就失效了。所以有的孩子在外面就压抑自己的需求,一回到家,又开始对家人颐指气使。
家里凶,外面怂,“窝里横”的孩子该如何引导?
03
其实不光孩子,大人有时候也会“窝里横”。
家庭是温暖安全的港湾,在这里,人们最容易暴露出真性情,坏脾气,恶语都会表露出来,总觉得家人会包容自己。 想改变孩子这种“窝里横”的行为,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如果父母在外和颜悦色,回家就把暴脾气发泄给家人,孩子很容易就耳濡目染。
其次,家长一定要坚持原则,懂得拒绝,别随便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 赵薇曾经在综艺中对一位妈妈说:“你不能让儿子有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将来你老了,他也觉得你没那么重要,不能太把孩子当回事儿。” 深以为然。总给孩子特殊待遇,时间久了,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私,对父母也越来越放肆。
此外,父母也应该多带着孩子出门见人,去外边跟同龄孩子一起玩。让他们在跟同龄人的交流中,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趁着孩子小,尽量去纠正孩子的“窝里横”。千万别让孩子学会,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