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教养的养成,首先取决于家风的影响,而礼貌是良好家风的基本标配。多少人只是忙着生存,而不是享受生活,甚至抛弃着做人起码的礼貌和原则。这也是为什么无论你怎么挥金如土、名牌傍身,却仍然只能是个土豪,而永远成不了贵族的原因。
前段时间,何猷君火了。
在一档综艺节目《最强大脑》中,这位史上最年轻的麻省理工金融硕士在“数字华容道”项目中用21秒的成绩,从100位名校学霸中胜出,获得冠军。
23岁的何猷君刷屏朋友圈——却不是因为他是赌王何鸿燊之子。
正如《她刊》发文所说:每件事的来历里,都暗藏着它的过去。
何猷君的过去,是属于自己的。
他虽然出身于数百亿的家庭,却比任何人都更加勤奋。
从读小学开始,就一直是学校里的前三名,全港数学比赛里,他拿了两届冠军。
18岁的时候,因为格外优异的成绩被牛津和麻省理工同时录取,在那一年,全港考取麻省理工的只有他一个。
他接着在麻省理工读了金融硕士,用了3年时间就提前毕业,成为了麻省理工史上最年轻的硕士。
何猷君的出现,震惊了网友,直呼其为天才!
殊不知,何猷君的“天才表现”,仅仅是澳门赌王家风的一个缩影。
何鸿燊对子女的教育只有一句话:
“我什么都可以给你,唯一给不了你的就是学问。因为学问要靠自己去学,去问,去汲取。”
何猷君的母亲梁安琪也爱读书,她对儿子说:“读书要用功,财富不会永远跟随你,读书永远受惠。”
何猷君就生长在这样一个读书奋进的家风之中。除了读书氛围,赌王家风里还充满着艰苦奋斗的精神。
何鸿燊创业时遇到过海盗劫船,被日舰追击,还被竞争对手扔手榴弹,无论千难万险,何鸿燊都不曾畏惧,养成了砥砺前行的意志。并且融为家风,教育着下一代人。
在勤勉自强的家风熏陶之下,赌王的孩子养成了自力更生的品质。何猷君12岁离开家出去留学,会自己做饭,打扫屋子;出门习惯性地坐地铁,乘飞机出行也坐经济舱。
接受采访时,何猷君说:“我在每个领域都很好胜,在学校会想打败同学们,踢球时觉得一定要赢,打游戏时觉得一定要赢,创业时觉得一定要赢……”
不要怪何猷君这番豪言壮语过于锋芒。如果一个人在20岁的时候,没有这种凌云壮志,那么这一生又如何成就一番事业?
好的家风,始终是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家风,是孩子成长的指路明灯,暗藏着孩子的品质和未来。
02
一个家庭的风气,是塑造孩子品行的无形力量。
《变形计》中,刘思琦家境优渥,但家风却是奢侈浪费。
她享受着富足的生活,花钱随意,买东西不看价格,从不做家务,吃饭都由保姆端到面前。
临行时,与爸爸通话,爸爸任何嘱托也没说,只说了5个字:“多带点儿钱。”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让刘思琦衣食无忧,但也因这样的家风,养成了她懒惰、浪费、野蛮的品行。
有次弟弟说她花钱浪费,她随手拿个东西就砸了过去,并破口大骂。参加节目时,她不劳动,只想着休息睡觉,没有吃的,竟把主人家养的鸡杀了。
在节目组收化妆包时,她对工作人员拳打脚踢、扇耳光、甚至抄起铁棍朝工作人员挥去。虽生活富足、丰衣足食,但不良的家风,使她成长为一个品行恶劣、没有教养的人。
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时,拼尽全力给孩子“富养”,却忽视了家风对孩子的影响。当今社会,从不缺锦衣玉食的家境,缺的是一种高贵的家风。
民国时期的林徽因和陆小曼,同出富贵之家,可林徽因最终成了民国才女,陆小曼却因劣迹为世人诟病。
林徽因父亲是晚清官员,一身正气,家风文化底蕴淳厚,教化着林徽因成为一个文人学者。
而陆小曼的家风以名利为要,使她成为了一个“交际花”,游走在各种社交场合。
相同的家境,不同的家风,养成了两人不同的品行,也有了截然相反的人生。
孩子的教养,从来都与金钱无关,与家境无关,而是与他成长的环境,与他的家风有关。
03
家风代表着一个家庭的三观,也塑造着孩子的三观。
家风好,是子女之幸;家风不好,则是子女之祸。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品行的塑造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家风。
当家风不好,把蛮横无理当做平常时,孩子也会变得野蛮暴戾;家风淳朴,父母亲宽厚待人,孩子也会有礼貌,有教养。
傅雷夫妇以诚实守信、和善待人的品行著称。
俩人临死前,留下一份遗书:“现钞五十五元二角九分,请代付九月房租。”
甚至在悬梁自尽前,为了不打扰到邻居,竟在方凳下铺了一层棉被。
在优良的家风下成长,儿子傅聪成了著名的钢琴大师,女儿傅敏成了英语特级教师。
俩兄妹也是教养极高的人。
而傅雷为训导儿女所著的《傅雷家书》,更是传世经典。
让儿女习得高贵品行的同时,优良的家风也得以世代相传。
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无形财富,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教养,知礼节,懂礼貌。
▽
《红灯记》中唱词写道:“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一个良好的家风,塑造孩子的品行与教养的同时,还会流传延续,影响着后世子孙。
曾国藩通过写家书,教训兄弟子侄,留下曾氏家风。所以,曾氏后人人才辈出。
孔子为“万世师表”,遗留儒学宝藏于子孙,于是有孔门70余代延续。
杨绛说,好的教育不是被动受教、受到管教,而是启发学习的自觉,在不知不觉中受教,家风对于孩子的影响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