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的防病节

国内夏令营 | 2017-02-05 11:45:47
摘要: 从古至今,每逢端午这天,在我国大江南北,民间都要开展许多有趣的活动,这些活动又与夏季防病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端午节在某种意义上讲,也算是民间的防病节。届时,处处酒粽飘香,赛龙

 从古至今,每逢端午这天,在我国大江南北,民间都要开展许多有趣的活动,这些活动又与夏季防病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端午节在某种意义上讲,也算是民间的防病节。届时,处处酒粽飘香,赛龙舟、佩香袋、悬艾除病的民俗一直沿袭至今。

端午节吃粽子是最有代表性的习俗。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魏晋时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端午节的来历,有一说与山西人有关。据东汉蔡邕《琴操》记载:“介子绥(即晋国介子推)割其腓股以啖重耳。重耳复国,子绥独无所得……遂循入山,文公惊闻,迎,终不肯出。文公令燔山求之,子绥遂抱木而烧死。文公令五月五日不得举火。”但《邺中记》予以否定:“北方五月五日自做馒食祀神,及作五色缕,五色辛盘相问遗,不为介子推也。是日食角黍,各处皆同。”由此可见,各地五月节都有其源,习俗各异。
据文献记载,山西境内端午这天,“门插蒲艾,啜雄黄酒,佩赤灵符,以角黍相馈遗,结五色丝为索,系小儿臂,谓之百丝。妇女制艾虎、艾人,以为钗头之饰。”晋南民间,在端午这天则有日出前上山或到野外田间采集柳枝、枸杞、车前子等药材荫干为茶的习俗。采艾叶别在门前或佩戴在身上以避瘟。妇女都要缝制香包,挂在身上;小孩胸前要挂香荷包、香“老虎”,以祛汗臭,驱除邪气入身。人人饮雄黄酒,并以之抹七窍,以防恶虫。万荣妇女则以凤仙花染红指甲,幼儿手腕戴五色线,门环、家具上也要缚上五色线,名曰“百索”,要带一百天。大同一带,端午这天在门、窗上贴符挂艾,女孩子还佩戴“香搐搐”,里边装有“地椒椒或艾叶”.民谚有“头上戴点艾,女婿定不赖”,“戴上符,有人抚,升官发财定满足”.人们除了吃粽子,还有凉糕、麻团等食品。太谷、祁县一带,节前,娘家还有给新出嫁的女儿送枣儿、粽子的习俗。端午这天,早餐家家吃粽子,人人饮雄黄酒。山西民间的粽子,大多用黍米或糯米加入红枣制成。也有用糯米、黍米各半包制成的,最为讲究的是玫瑰糯米粽子。至今,山西民间端午节早餐仍习惯吃粽子,午餐大多吃饼子或面条,节前以节日食品馈赠亲友的遗风仍在民间流行,而佩香袋、贴“神牛”等习俗则趋于淡化。

上一篇:朔州民俗垒旺火

下一篇:机智过人的“引女婿”

热门推荐
全国咨询热线:400-688-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