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暑假夏令营表示我们知道山东梆子 又名“高调梆子”,在这简称“高梆”,它是一个历史悠久、比较古老的剧种了。它是在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开封一带传入山东境内,而受到山东当地方言的影响,后逐渐衍变发展起来的。据有关史料记载的是,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在山东就有当地梆了存在而且还有山东籍的梆子演员晋京演出。在这见山东梆子在清初已相当盛行,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我们所说的山东梆子戏主要流行在荷泽、济宁、泰安一带广大地区。其中,是以曹州府为中心的叫“曹州梆子”,在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叫“汶上梆子”(或称“下路调”),总称“高梆”或“高调”。山东梆子跟河南的“豫东调”、“祥符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跟省内的平调、莱芜梆了也有——定的亲缘联系。
山东梆子的音乐结构是板腔体,板式齐全而有自己的特点和较严的程式规范,僧用的有慢板、破字慢板、一句正板、流水板、一鼓二锣、二八板、起板、栽板、飞板、羊黄、倒板等。所刖唢呐和弦乐曲牌,亦十分丰富。根据不同的剧情、人物,使用不同的曲牌,如皇帝上朝用“出天子”,百官朝拜用“朝天子”,下朝用“下朝歌”,驾崩用“晏驾会”,元帅发兵用“五马”,番王兴兵用“二犯”,安营扎寨用“落马会”,反派人物出游用“王八令”等等。过去,红脸、黑脸全用“大本腔”(即本嗓),旦角最初也用大本腔,尾音带“讴”。后来逐渐变化,大都改用“二本腔”(即假嗓)演唱。伴奏乐器起初用的是大弦、二弦、三弦.大弦是弹拨乐器,状似月琴,腹部八棱,无品,四轴四弦,全用皮弦,通称其为“老鳖”。二弦其状是杆较短,筒较大,千斤与筒子距离很近,皮弦,用弓拉奏,发音尖亮高亢。三弦与目前通用的相同、后来受其他梆子戏的影响,换用板胡、二胡作主奏乐器,大弦、二弦久己弃用了。近些年来,又增添了笙、阮、琵琶等。
山东梆子传统剧目极为丰富。据老艺人讲,汶上县大曹班经常上演的戏就有600出之多。其流行的剧目有“四大征”,即《穆桂英征东》、《秦英征西》、《姚刚征南》、《雷振海征北》;还有通称的“老十八本”,即《春秋配》、《梅降雪》、《千里驹》、《全忠孝》、《江东》、《战船》、《宇宙锋》、《玉虎坠》、《百花咏》、《老边庭》、《金台将》、《富贵图》、《龙门阵》、《佛手橘》、《双玉镯》、《虎丘山》、《天赐禄》、《马龙记》等。这些戏在群众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故而民间编出一些很流行的顺口溜来,有“头冀州、二冀州,姚刚征南,对抓钩”,“打金枝,骂金殿,曹庄杀妻、牧羊圈”等等。剧目的内容以历史题材为主,多为成本大戏。其中描写反抗强暴、大忠大奸、杀富济贫、锄暴安良的剧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反映了鲁西南人民敢于斗争,争取自由的骠悍个性。由剧目的内容所决定,其行当则以红脸、黑脸为主要脚色,唱腔慷慨激昂,高亢雄健,动作粗犷,架式夸张,舞台上洋溢着雄浑、豪放的阳刚之美。
早在明末清初时期,菏泽的戏曲活动就已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以戏曲团体多,剧种多,名演员多为特点的“戏曲之乡“。
中国传统戏曲的四大声腔,即“东柳、西梆、南昆、北弋“在这里都有充分的展现及融汇发展。属于弦索声腔系统的大弦子戏、柳子戏梆子声腔系统的山东梆子、大平调、枣梆,以及在花鼓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两夹弦、四平调等民间小戏剧种,不仅保留了数以百计的传统剧目,而且唱腔各具特色,表演艺术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此外,还流行过京剧、平剧、豫剧、河北梆子、曲剧、越剧、化妆坠子等剧种,真可谓百花争艳,五彩纷呈。
在戏曲活动逐渐普及的情况下,各地方剧种均成立科班,培养演员,组织班社,流动演出。特别是建国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菏泽的戏曲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五十年代,由地、县人民政府直接领导的专业剧团即达34个,半农半艺的剧团400 余个,业余戏曲演唱队(组)遍及城乡。1958年前后,除调省两个专业剧团(成立了山东省柳子剧团和山东省梆子剧团)外,还有三个剧团支援了临沂、德州等地。菏泽地方戏曲在山东戏曲史中占有光辉灿烂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