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和未来的战争都是的立体战、总体战、多兵种协同作战。战幕一拉开,很可能会出现如下景象:空中导弹横飞、飞机穿梭;地面战车驰骋、万炮齐发;海上战舰游弋、鱼雷轰鸣。指定员要纵观战争全局,掌握瞬息万变的战况,及时指挥千军万马协调一致,如果只靠自己大脑的智慧和思维,那么注定是要失败的。
正因为人体本身机能的多重限制,无法适应现代军事的需要,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在军事领域的推广应用,军队指挥系统也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已形成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也叫做自动化系统)。目前,许多文献中提到的CI系统就是一种典型的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它是一个具有指挥、控制、通信和信息综合四方面功能的,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以通信网络为基础的多层次综合自动化系统。现代军事CI系统,通常包括似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运用各种预警、遥测、遥感等电子化设备和手段获取陆地、海洋、空中和外层空间的军事情报;
②对收集到的军事情报进行快速处理(包括分析、判断、综合等)。以图形或文字形式在计算机终端屏幕上及时显示出来,同时将各种不同信息分类归档存储起来,以备随时检索查阅;
③利用电子计算机预测战役、战斗的进程,比较各种作战方案的优劣,为指挥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④借助于四通八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准确及时的向下级传达最高统帅和上级指挥员的命令,以保证全军各兵种步调一致、协同作战,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⑤及时收集各部队、各战场传来的反馈信息,并迅速进行综合处理,将战场态势用图形显示出来,使指挥中心的决策者能及时了解战争的全貌。
目前,世界上各主要军事强国都非常重视军事指挥自动化的研究,并称之为继核武器、洲际导弹之后“军事上的第三次革命”。比如美国,为奠定其西方霸主的地位,从1950年开始,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资几十亿美元,建立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该研究计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一部分指挥机构中分别建立自动化指挥系统;第二阶段,在各军种中建立统一目的的自动指挥系统;第三阶段,使各军种的自动化指挥系统联成一体,实现全军统一的自动化指挥系统。目前美国已基本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工作,已能有效地指挥其国内的三军和分布世界各地的数百处军事基地的几十万美军士兵,而且美国已逐渐向全军自动化指挥系统过渡。如设在美国五角大楼内,供总统、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指挥全球美国部队的“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其中装有大型电子计算机,各种通信设备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指挥系统联成一体(计算机通信网络),能够迅速收集、处理、查阅和更新全球各区域的政治和军事情报。2015军事夏令营>>>
自动化武器控制系统实际上也是自动指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控制许多单个的战略武器,而且能控制包括警戒设备、引导设备和杀伤破坏性武器在内的整套武器系统,使指挥控制的各个阶段——从了解情况、做出决策到判明打击效果——都实现自动化,并且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即使像火炮这样的常规武器,由于现代声、光、电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增添了许多“耳目”,如激光测距机、夜视瞄准器、弹道计算机,不仅命中精度大大提高,而且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装有各种侦察器材的高空侦察机、无人驾驶机等装备,能对敌纵深几十到几百千米内进行侦察、测量和定位,给火炮指示准确的打击目标。此外,炮弹本身也长了“眼睛”。如美制155毫米榴弹炮发射的“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实际上是一种火炮发射的导弹,可在29千米的射程上,准确摧毁目标。炮弹命中精度为0.4~1.0米,比普通炮弹的精度提高了十几倍。
不过最后我们必须指出,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尽管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毕竟不能完全取代指挥员的大脑。因为计算机并没有思维能力,它只能在指挥员预先设想的方案范围内发挥作用。因此我们说,军事自动化不是要削弱或限制人的作用,而是对指挥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军事指挥员,不仅要具备敏锐的头脑和良好的军事素养,而且还应有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特别是军事管理、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方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