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魏文帝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重阳,又称重九、九日。重阳之称早见于战国时期,屈原的《远游》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之句。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九日已有饮菊酒、吃花糕、插茱萸的风俗,历代沿袭,亦称此日为“茱萸节”、“菊花节”。
传说汝南桓景随从道士贾长房游学,贾长房通知桓景,九月九日家有灾祸,宜速回去,令家人各以囊系臂,登高饮菊酒,祸乃可消。桓景如其言,举家爬山,夕还,见鸡犬牛羊暴死(见《续齐谐记》),后沿袭成俗,登高变成节日主要内容,遂有“孟嘉落帽”、“白衣送酒”等美谈撒播。唐代登高、赏菊的风俗适当盛行,还以十日为小重阳,宋代往后则日薄西山,登高之类活动只在少量文人雅士中盛行。山东夏令营》》》
山东民间重阳节的风俗活动是吃花糕。花糕以面蒸做,双层中夹以枣栗之类果品,单层枣栗插于面上,有的还插上五颜六色小纸旗,谓“花糕旗”,有的上安两只面塑的羊,取重阳之象,谓“重阳花糕”。花糕既是节日食物,又是节日赠品,济南以东区域,重阳要给出嫁的女儿送花糕,胶东区域叫送菊花糕;济南以北区域不只送糕,而且还送秋冬运用的衣物;济南以西区域,尤其是附近河北省的一些县市,重阳节要请女儿回娘家吃花糕,故有“女儿节”、“女节”之称。
近年,许多地方把重阳节称作白叟节,节间犒劳白叟,安排老年人举行文体活动和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