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中国当前仍需韬光养晦,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并防止外界对中国意图的曲解,中国仍需加大步伐改革现行体制,尽快建立全球性的人才和领袖培养机制。
本周五是各国提名新任世界银行行长人选的截止日期。自从现任行长佐利克先生上月宣布不寻求连任以来,关于下任行长人选的揣测就一直不断。虽然具体人选仍不明朗,当前的共识是美国人仍然将继续保持对世行行长职位的垄断。
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依然反映着上世纪中叶的国际格局。依据不成文的规定,美国人垄断世行行长,欧洲人世袭基金总裁。近年来,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欧美国家的“世袭制”开始受到挑战。去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选举更见证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发展中国家挑战欧美国家对领导人职位的垄断。同样,此次世行行长的选举,新兴经济体的动作也备受关注。
这其中中国的立场尤为引人注目。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是世行的第三大股东。即便如此,在这场即将展开的行长竞逐中,我们还是注定看不到中国候选人的身影。
撇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二元竞逐这个大前提,中国面临的困境很现实——中国还无法提出强有力的候选人来竞选世行行长。在国际上,中国硬实力的崛起暂未佐以软实力的跃升,欠缺全球治理的经验和人才储备正是中国所面临的“崛起中的尴尬”。故而,中国亟待系统性地培养自身的全球领袖,为中国的崛起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
要知道,领导一个国际机构其实是个“瓷器活”。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往往需要“三位一体”——他/她必须是精明的政治家,善于沟通和谈判;也需是老练的外交家,平衡各国利益;还得是成功的管理者,让国籍多元的雇员拧成一股绳。全球领袖的“金刚钻”是怎么炼成的?这往往需要国内、国际两方面的打磨和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