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存在着思维差异,所谓“思维差异”是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思维方式上与中国人的差异。比如老师讲了两个小时的课,同学们会说:“老师,您辛苦了!”但是,如果直译成“Teacher, you must be tired!”美国教师会认为是an insult of his / her intelligence(对其智商的一种侮辱)。他 / 她会觉得其能力受到了怀疑,在英语中上述的情况应该这样表达:“Did you enjoy your class? /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Sir / Madam?”同样,汉语中的 “您一路上辛苦了!”英语可以是:“Did you have a good flight / journey?”如果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说成:“You must be exhausted!”对方会觉得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很差、很虚弱,人家才这样问自己。可见,了解英汉思维差异,在交际语言中是何等重要。要说地道的英语,首先我们应努力培养英语思维能力,才能避免少出现或不出现中国式的英语。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良好的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说一口地道口语呢?下面就个人经验,提供几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 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英语思维能力
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差异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地感受、体会,积累。
由于受母语的影响,有些人讲英语往往是先在头脑中出现汉语,然后才是英语,因此就出现了不顾思维差异的“中式英语”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加大英语阅读量,多读一些简易读物。要想提高英语口语水平,所读的语言材料能够朗朗上口。初级读物读上十几本甚至几十本以后,你就会找到一种“想说英语”的感觉,这时你可以试着把自己所读过的章节或刚刚读过的小故事用英语复述出来。相信用这样的方法练习,一定会提高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并逐步摆脱母语的影响,逐渐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大量阅读还包括对新鲜语言的不断输入,对词汇含义的不断扩充。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证所说的英语不是过时的英语。英语有formal English (正式语)、informal English (非正式语)、written English (书面语),oral English (口语),dialect (方言),slang (俚语)之分,现在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现象越来越普遍。尤其在口语英语中,人们往往交叉使用这些语言。例如在找厕所时,美国人一般不用“W.C.”,他可能会说:“Where can I wash my hands?”、“Wheres the toilet?”、“Wheres the rest room?”、“Where can I take a leak?”(俚语)、“Wheres the john?”(俚语);更委婉的说法还有:“Where can I find my aunt?”等。英语中的词汇像汉语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如“coupon”(优惠券)、 “snail-mail”(手写信件)、 “store”(计算机储存)等。因此,平时还应多读一些英语期刊或杂志,多收听、收看一些英语节目,这对提高口语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2. 坚持背诵和朗读英语,培养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能力
在学汉语时,我们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英语学习也是这样,可以这么说,如能熟背英语九百句,口语交流的基本障碍就会被扫除。在实际生活中,在各种不同的情景或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表达某一意念时常使用的习惯用语并不太多。这些用语大多具有固定的句型,往往不能用汉译英的方式直译出来。一个对口语句型掌握熟练的人,只要掌握2500~3000个常用词和短语,就能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而朗读英语实际是在“磨牙”、练口腔肌肉,是纯粹的“体力活”。成年人英语讲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讲英文时舌头不灵活,没有讲英文的习惯。找一些英文段落、绕口令或者典型句型,反复大声读,直到舌、齿灵活。只要持之以恒,通过朗读发声训练完全可以提高“口齿”伶俐程度。同时,朗读会不断刺激大脑,强化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能力。当然,练习的时候不要像《大学自习曲》中的那位仁兄“叨扰”别人,选择地点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3. 通过英汉口译练习,锻炼英语思维
首先要选择地道的汉英(或英汉)对照读物,选择小说、幽默故事或电影对白,使我们有足够的兴趣坚持下去,这类读物在一些杂志刊物上都能找到;同时,所选的英语材料要题材广泛,这样可以突破我们的思维禁锢——因为人们总是喜欢谈论熟悉的话题,常常练习相同的语言,进步相对就缓慢了。选好材料后,先读汉语部分,然后逐句口译成英文,完成一小段后,再对照书上的英文部分并与自己的口译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口译中的错误、不足以及一点一滴的进步。这种比较过程,就像一位高级教师在指导你,一些我们在学习英语课文时熟视无睹的地道的英语用法通过比较会被重新发现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