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学夏令营越来越受欢迎?大家有没有想过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更是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让孩子从小接触国学有什么意义?曲阜国学夏令营小编整理如下,
有利于学会做人
国学经典的核心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做人”。国学经典,包括蒙学经典,破解了如何做人,做好人、贤人,乃至圣人的密码,总结了培养“健全人格”的规律和方法,如做人的基本标准:仁义礼智信。蒙童时期,“蒙以养正圣功也。”,害,心人员;人生的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方法和途径:儒家认为圣贤和君子的境界是后天修炼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其方法,一是“存心养性”,通过读书等加强道德修养,从正面提高思想觉悟:二是“省察克治”,即通过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从反面总结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三是“动心忍性”,坚持知行合一,实践躬行,从事上磨练。这三个方面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提高思想觉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实践躬行,全面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知之深切,才能学之自觉。学习实践国学经典,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解决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明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那里。人有知识不等于人文化。在孔子看来,不注意修身,就不配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由于长期放松国学教育,社会物欲横流,个人主义至上,缺乏道德素质。不少年轻人学习上是尖子,品德是白痴。次品、危险品层,不合格品比比皆是。
有利于端正心态。
现在的国人心态比较浮躁。没有信仰、没有文化、没有事非、没有礼仪、没有孝道、没有爱心,眼睛盯着名、利、权,一切为自己,去年的“小悦悦事件”就是证明。另外,什么都不相信,水源、空气、食品、日用品,今天三聚氰胺、明天苏丹红,后天地沟油,再后来是瘦肉精、毒豆芽等等。媒体也不敢相信,今天这么说,明天那样说,分不清真假,恐怕上当受骗。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如何能安下心来,保持健康的心态,可以从国学经典中寻找答案。我感到,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至少可以树立“四种心态”:
一是奉献的心态。儒释道都强调“仁爱、爱人”,有了仁爱之心,凡是就会多考虑别人,少考虑自己,处处行善积德,时时心态平和,处理问题就会有定力,遇到“小悦悦”那样的事就会挺身而出,关键时刻就能见义勇为。儒家文化提倡以天下为己任,“道行天下、德行天下、善行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确人生的价值是奉献,而不是索取。我们就能真正对郭明义坚持学雷锋,长年助人为乐,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去种树肃然起敬,而感到自己的差距和渺小。
二是知足的心态。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从古至今有多少年轻且有才华的人,却因贪欲,而陷入腐败的泥坑。国家财政部原金融司长贪官徐放鸣就是一例。“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为此,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员工,特别是高管人员应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职之德,切实践行“知足不辱”“知足之足,常足矣”的古训。知足才能常乐!
三是宽容的心态。凡是“反求诸己”,“换位思考”。“唾面自干”的成语就体现宽容文化的内涵。近代儒家大师梁启超当年患肾病住在北平协和医院,医生给他切错了一个肾,梁先生临死前,请周围的人千万不要对外说医生切错了。他说,中国老百姓刚刚相信西医,还有许多人在观望,旧观念还没转过来。如果因为我的误治,社会上传开了,老百姓又会退却,拒绝现代医学,所以不能公布。大家想想,他是拿自己的生命为医学现代化作出牺牲,这就是他宽容的道德修养!
四是感恩的心态。国学弘扬的是感恩文化、孝悌文化,感恩之心是实现和谐心态的桥梁。“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义。”不要企盼别人为你做了什么,而要考虑自己为他人和社会做了什么。我对人有恩不图报,人对我有恩必须报,绝对不能忘恩无义。心态和谐,实际上是要求人们的心理达到“中和”的境界。何为“中和”?《中庸》指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有了上述心态,才能在这个纷乱的世界中求得一颗和谐宁静的心,宁静才能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