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
发表《五代时期南唐代吴的研究》(《学术论坛》1957年3期)、《五代时期南方诸国与契丹的关系》(《山西师院学报》1957年3期)等文,此为先生发表唐、五代文史研究成果之始。
1959年
发表《张籍简谱》(《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4、5期),此为先生编制唐代诗人年谱之始。又发表《蔡琰作品的真伪问题》(《胡笳十八拍讨论集》,1959年11月),此为先生发表先唐文史研究成果之始。
1960年
发表《李绅年谱》(《安徽史学》1960年3期)。又发表《关于刘禹锡生平的一些问题》(《山西师院学报》1960年4期),此为先生发表刘禹锡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61年
发表《关于王建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增刊八辑》,1961年1月)、《武则天不生于广元的证据》(《天津日报》1961年9月6日)等文。
1962年
发表《〈纪闻〉作者牛肃考》(《江海学刊》1962年7期),此为先生发表唐传奇研究成果之始。又发表《谈〈板桥先生印册〉》(《文汇报》1962年10月24日)、《关于汪士慎的几个问题》(《文物》1962年10期),此为先生发表“扬州八怪”、郑燮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63年
出版《刘禹锡年谱》(1963年11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郭绍虞题签。发表《杜甫诗论旁探》(《文学遗产增刊十三辑》,1963年9月)、《南卓考》(《中华文史论丛》四辑,1963年10月)等文。
1964年
发表《“扬州八怪”之一的高翔》(《文物》1964年3期)等文。
1973年
发表《袁江〈东园图考〉》(《文物》1973年11期)等文,此为先生发表古代园林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77年
发表《关于北朝、隋、唐的“道”》(《南开大学学报》1977年6期)、《唐代扬州手工业与出土文物》(《文物》1977年9期)、《广积资料与〈隋书〉选词》(《扬州师院学报》1977年9期)等文。
1978年
发表《从随园历史说到新发现的〈随园图〉》(《扬州师院学报》1978年1—2期)、《李益年谱稿》(《中华文史论丛》8辑,1978年10月)等文。又发表《关于元稹的几个问题》(《扬州师院学报》1978年3期)等文,此为先生发表元稹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79年
发表《从“寄湖南幕中亲故”诗探索刘禹锡的母系》(《四川师院学报》1979年1期)、《元稹“变节”真相》(《华中师院学报》1979年4期)、《元稹家庭真相》(《历史研究》1979年4期)、《刘禹锡交游新考》(《文史》7期,1979年12月)等文。又发表《范老的治学精神》(《读书》1979年7期),此为先生阐述史学大师治学心得之始。又发表《中日友好与鉴真东渡》(《群众论丛》创刊号,1979年9月),此为先生发表鉴真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80年
出版《元稹年谱》(1980年6月,齐鲁书社),余冠英题签。发表《佛道之争与鉴真东渡》(《中国史研究》1980年1期,《新华月报》1980年6期全文转载)、《曹寅•〈红楼梦〉•阮元》(《红楼梦研究集刊》4辑,1980年)等文。
1981年
发表《新版〈旧唐书〉漏校一百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2集,1981年)、《金农书翰十七通考释》(《南艺学报》1981年3期)等文。
1982年
发表《〈登科记考〉纠缪》(《学林漫录》6集,1982年6月)、《郑板桥轶事考》(《上海图书馆建馆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82年7月)等文。
1983年
发表《刘禹锡与韩愈》(《四川师院学报》1983年1期),此为先生发表韩愈专题研究成果之始。又发表《唐代的度支使与支度使》(《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1期)、《〈唐诗类选〉是第一部尊杜选本》(《学林漫录》8集,1983年4月)、《章钰与〈胡刻通鉴正文校宋记》(《史学史研究》1983年2期)、《刘禹锡与晚唐诗人》(《河北师大学报》1983年3期)。又发表《〈板桥题画〉非郑燮所编、刻、印》(《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3期)等五篇。
1984年
发表《〈邠志〉浅探》(《古籍整理研究通讯》1984年1期)、《〈郑板桥家书〉四十六通辨伪》(《松辽学刊》1984年1期,《新华文摘》1984年4期全文转载)、《论〈顺宗实录〉的作者》(《南开史学》1984年2期)、《刘禹锡与江西诗派》(《全国唐诗讨论会论文选》,1984年4月)、《殷璠〈丹阳集〉辑校》(《文史》23辑,1984年11月)等文。
1985年
出版《五代史话》(1985年5月北京出版社),此书先生与人合作。发表《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文史知识》1985年1、2期)、《唐代小说与政治》(《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1辑)、《刘禹锡与苏轼》(《古典文学论丛》3辑,1985年12月)等文。
1986年
出版《唐代文史论丛》(1986年12月,山西人民出版社),萧涤非题签。发表《柳诒征与〈中国文化史〉》(《镇江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1期)、《陈谏与〈彭城公故事〉》(《四川师大学报》1986年2期)、《〈霍小玉传〉是早期“牛李党争”的产物》(《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2期)、《中唐政治斗争在小说中的反映》(《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2辑)、《两〈唐书〉天宝户口对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2期)、《元白次韵诗新探》(《汉唐文学漫论》,1986年6月)、《从〈清实录〉看郑板桥》(《东南文化》2辑,1986年10月)等文。
1987年
发表《唐〈琉璃堂墨客图〉残本考释》(《古籍整理与研究》1987年1期)、《试论六朝的历史地位》(《南京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2期)等文。
1988年
出版《刘禹锡丛考》(1988年7月,巴蜀书社),程千帆题签。发表《〈孔雀东南飞〉诗中的时刻问题》(《许昌师专学报》1988年3期)等文。
1989年
出版《刘禹锡研究》(1989年4月,贵州人民出版社),此书选载先生与屈守元的论文各三篇,附录一篇,李一氓题签。
1990年
发表《〈补江总白猿传〉新探》(《南京师专学报》1990年1期)、《读〈释氏疑年录〉》(《纪念陈垣校长诞生110周年学术论文集》,1990年10月)等文。
1991年
出版《辛亥人物碑传集》(1991年10月,团结出版社),章开沅撰序。发表《〈李娃传〉新探》(《烟台师院学报》1991年4期)、《韩愈〈毛颖传〉新探》(《安徽史学》1991年4期)等文。
1992年
发表《“牛李党争”正名》(《稽古拓新集》,1992年12月)、《范文澜先生的治学道路与方法》(《安徽史学》1992年4期)等文。
1993年
发表《韩集书录》(《许昌师专学报》1993年3期)等文。
1994年
发表《唐玄宗杨贵妃五题》(《烟台师院学报》1994年1期)、《为什么韩愈诗文中未提过母亲?》(《文史知识》1994年1期)、《〈谪龙说〉与〈河间传〉新探》(《社会科学天地》1994年1期)、《〈长恨歌传〉新探》(《中华文史论丛》53辑,1994年6月)、《〈开元升平源〉新探》(《冰茧彩丝集》,1994年9月)等文。
1995年
出版《民国人物碑传集》(1995年2月,团结出版社),汤志钧撰序。又出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丛书》(1995年5月辽宁古籍出版社),先生为此书总主编。发表《读〈柳如是别传〉》(《〈柳如是别传〉与国学研究》,1995年10月)、《〈瘗鹤铭〉之谜》(《古典文献研究》(1993—1994),《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全文转载)、《寺院经济与鉴真东渡》(韩国《唐史论丛》,1995年)等文。
1996年
出版《刘禹锡评传》(1996年1月,南京大学出版社),此书先生与人合作。发表《难忘的恩师,难忘的通史》(《中国图书评论》1996年3期,《新华文摘》1996年7期全文转载)、《新发现的郑板桥题画残稿》(台北《扬州研究》,1996年8月)、《刘禹锡诗何焯批语考订》(《唐研究》2卷,1996年12月)等文。
1997年
发表《〈陋室铭〉非刘禹锡作》(《文史知识》1997年1期)、《〈红线〉、〈聂隐娘〉新探》(《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2期)、《王羲之〈兰亭序〉墨迹是怎样从佛寺进入宫廷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997年12月)等文。
1998年
出版《韩愈评传》(1998年12月,南京大学出版社),此书先生与人合作。又出版《六朝文学丛书》(1998—1999年,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先生为此书主编。发表《四十年来刘禹锡集整理工作小结》(《两岸古籍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2月)、《郑板桥与吕留良》(《文史知识》1998年4期)、《罗隐〈说石烈士〉发微》(《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98年7月)、《韩愈的经济观》(《周口师专学报》1998年4期)等文。
1999年
出版《冬青书屋笔记》(1999年1月,东方出版中心)。又出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999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先生为此书主编之一。发表《〈石鼎联句诗、序〉考》(《周口师专学报》1999年1期)、《浅谈“专”与“通”》(《文学遗产》1999年2期)、《章太炎各次国学演讲之比较研究》(台北《章太炎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6月)、《史学家柳诒征的学术贡献与道德风范》(《宁波大学学报》1999年3期)、《两本〈唐宋诗醇〉之比较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4期)、《“退之服硫黄”五说考辨》(《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4期)、《实录与谀墓》(《文史知识》1999年5期)、《读〈清代扬州学记〉札记》(《历史文献研究》总18辑,1999年9月)等文。
2000年
出版《中国改革史鉴丛书》(2000年10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先生为此书主编之一。又出版《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2000年12月,江苏古籍出版社),先生为此书主编。发表《浅谈“专通坚虚”——范文澜先生治学格言》(《学林往事》上册,2000年3月)、《唐人杂传、杂文、轶事、传奇之比较研究》(《运城高专学报》2000年1期)、《〈唐太宗入冥记〉与“玄武门之变”》(《敦煌学辑刊》2000年2期)、《唐小说集〈玉泉子〉的政治倾向》(《南通师院学报》2000年3期)、《〈戎幕闲谈〉新探》(《西北师大学报》2000年4期)、《〈拾甲子年事〉与〈文武两朝献替记〉》(《中华文史论丛》2000年9月)、《〈桃花扇传奇〉与〈柳如是别传〉》(《文学遗产》2000年6期)、《侯方域与壮悔堂》(《文史知识》2000年8期)等文。
2001年
出版《唐传奇新探》(2001年11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又出版《中华文化百科》,先生为此书总主编。发表《章士钊一生“三指要”》(《烟台师院学报》2001年2期)、《〈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跋》(《江苏文史研究》2001年2期)、《唐宋申锡冤案研究》(《扬州大学学报》2001年3期)、《略论六朝文学文化文物之综合研究》(《许昌师专学报》2001年3期)、《孤本〈石鼓斋印谱〉跋》(《藏书家》3辑,2001年6月)、《从〈扬州画舫录〉看清代徽商对文化事业的贡献》(《徽学》2000年卷)、《〈莺莺传〉“忍情说”新解》(《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3期)、《牛李党争时期的四篇作品考察》(《文史知识》2001年6期)、《南京博物院“扬州八怪书画展”随笔》(《东南文化》2001年9期)等文。
2002年
出版《中华传统优秀道德文化丛书》,先生为此书主编。发表《孤本〈昭阳郑氏谱〉的学术价值》(《文献》2002年2期)、《〈四部备要〉辑校、监造人考》(《运城高专学报》2002年2期)、《从〈杜阳杂编〉等看“甘露之变”后的唐文宗》(《宁波大学学报》2002年2期)、《〈三国志集解〉著者卢弼考》(《古典文献研究》总5辑,2002年4月)、《〈訄书详注〉表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3期)、《“甘露之变”与〈喷玉泉幽魂〉传奇》(《西北师大学报》2002年5期)、《〈三国志集解〉的学术价值》(《沈阳师院学报》2002年6期)、《邓之诚“诗证史”的理论与实践》(《燕京学报》新13期,2002年11月)等文。
附记:
卞孝萱先生出版各类著作三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今择要编年,略可窥见先生治学之历程。先生撰写的序言、书评、讲座、笔谈以及辑录的近代史资料,数量很多,皆未列入。先生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复印者,皆未标注,以省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