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争鸣

国学夏令营 | 2015-01-05 09:12:35
摘要:近代史研究所人才青黄不接问题解决后,张海鹏马上又开始着手整治学术风气。他认为:“学术风气对于人才成长至关重要。”

  国学夏令营分享:张海鹏在研究所大力提倡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方向下的双百方针。他说:“学术争鸣,要鼓励不同意见的学者、学派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争鸣。但这种争鸣不应该是轻率的,不应该是意气用事的,而必须建立在深入钻研的基础上。”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历史学界,历来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传统。最着名的例子,是郭沫若和范文澜关于历史分期问题的争论。他们在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上有不同主张,一个主张“春秋战国之交封建说”,一个主张“西周封建说”。郭老组织学者编撰《中国史稿》,贯彻他的分期主张;范老则在《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中坚持他的分期主张。“这样的争鸣,对于促进学者深入思考,推动历史学研究,起到了好的作用。”张海鹏认为。
  张海鹏的研究方向是中国近代史。他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说明,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才能复兴;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中国才能破浪前行。但是,他并不主张在学术研究实践中到处引用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他主张学习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努力领悟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意义,在研究实践中,在百家争鸣中,运用这种方法论做解剖刀,去辨识历史事实,开拓学术视野,建立自己的学术观点。
  身教胜于言传。张海鹏也经常与大家争鸣。所里的研究员马勇,与张海鹏的学术观点不同,甚至有时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相互批驳观点,但两人私下里还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聊天。“我比较欣赏海鹏,他把百家争鸣落到了点子上。”马勇说。
  1997年,中国近代史研究大家、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绳的着作《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在人民出版社出了修订版。书籍出版以后,他要张海鹏写一篇书评。张海鹏在书评中充分肯定了修订版的贡献,但也指出了修订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胡绳先生当时已经80岁了,身体不大好,未能改正书中的错误是可以谅解的。但是我作为书评者,不指出书中的错误也是不对的。”张海鹏这样说。
  张海鹏的谦虚、严谨、刻苦、公正在研究所都是出了名的。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他上班时间治所,业余时间治学,常常在办公室里看书着文,直至深夜。翻开他写的文章,在末尾总会发现“某年某月某日初稿(或修改)于凌晨几点”的字样。所里的青年人都说:“看看老所长办公室里的灯还亮着,我们能心安理得回家看电视吗?”

上一篇:小升初英语面试常见的四大题型

下一篇:看到别人没看到的问题才能叫有学问

热门推荐
全国咨询热线:400-688-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