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杂谈】特殊背景下的中外杂技交流

杂技 | 2015-06-05 16:13:36
摘要:  清末以来民间悄无声息地开展着一场空前规模的中外杂技交流。这种交流和汉、唐时期的官方交流性质不同,它是由千百个在国内难以度日、为生计所迫流浪海外的杂技和魔术艺人进行的。

   清末以来民间悄无声息地开展着一场空前规模的中外杂技交流。这种交流和汉、唐时期的官方交流性质不同,它是由千百个在国内难以度日、为生计所迫流浪海外的杂技和魔术艺人进行的。

  翻开老一辈著名杂技艺人的历史,多数有流浪到国外演出的经历。
  吴桥著名的老艺人史德俊,十二岁起就经俄国、波兰到了柏林。在考尔·卡其米拉马戏篷演出,后又到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演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在德国组织了“大中华国·上海民班”,该班后来还到过意大利、比利时、古巴、美国等国家演出。1920年他又和孙凤山等组织"北京班",在欧美十几个国家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吴桥著名的老艺人田仕合,从20世纪初起,就和一些同乡人两次去俄国,一次下南洋,最后和张金波等去日本,一呆就是二十多年,还和日本妻子小田英子成立了田仕合大运动马戏班,直到1944年轮船触礁,同伴妻儿遇难才回国。
  著名扯铃艺人田双亮,1914年就随俄国伊沙克马戏团跑遍了俄国、波兰、德国、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1927年后参加缅甸、美国的杂耍班子,在印尼、新加坡、菲律宾、英国、美国辗转十余年。他是第一个在玲玲马戏团中心场演出的中国杂技艺人。新中国建立前夕参加“南开游艺团”去澳洲,1952年才和申方良、申方明兄弟俩回国。
  以上海杂技团50年代初期的15位著名老艺人为例计,五分之四的人到海外流浪过。有一些人,如郎德山、邓国庆、潘家四兄妹、黄慕尹等终生滞留海外,在异国他乡播下了中国杂技的种子。
  早期去欧美、南洋,最负盛名和影响最大的艺人有朱连奎(金陵福)、韩秉谦、孙福有等人。
  戏法家朱连奎,艺名金陵福,天津杨柳青人,擅长中国民间戏法。他于同治年间在美国马戏团演出中国戏法,惊动了美国的幻术界,也使美国观众发现了东方幻术之巧妙,兴起一股争看中国戏法的热潮。许多外国魔术家纷纷仿效朱氏表演风格,甚至学习穿中国长袍马褂,剃光头留小辫登台。有的连艺名也仿效朱氏。著名美国魔术家陈林苏,就是仿效金陵福之名而来。朱氏在美国打开局面之后,曾推荐家乡其他杂技同行去英美作艺,不少演员在演出中也获得成功。朱氏晚年曾带回一批马戏节目,成为国内兴办现代马戏的先驱之一。
  戏法家韩秉谦,河北唐山人。为探求新技艺,他曾组织北京魔术团,游历欧洲各国。他们边走边演,遍历英、法、奥、德、瑞、比、意等国,最后到达美国。所到之处,与杂技魔术同行交流技艺、收集西洋魔术幻术、滑稽喜剧艺术及西洋乐器,并将所得报酬购置西洋魔术道具。回国后又比较系统地将西方魔术介绍给中国观众。他在演出实践中,培养出一批表演现代魔术、滑稽节目的人才,如魔术师张敬福、韩敬文,滑稽表演家赵敬熙等,对中国现代魔术的发展产生过深刻影响。
  对中国现代马戏影响最大的要数孙福有。这个无师自通、二十岁就参加伊沙克马戏团流浪到俄国的小伙子,勤奋好学,一年多就学会了《驯兽》、《空中飞人》等不少技艺,后总结在欧美演出的心得,潜心钻研中外杂技二十多年,对马戏、杂耍、魔术等已经融汇贯通。他先是在俄国集合五位杰出的艺术家组成了“中国班”。20年代末,又在国内先后建立了华侨杂技团和中华国术马戏团。以后在去南洋演出的过程中。建立了中国第一大马戏团(后改名中国大马戏团)。团里的动物有虎、狮、豹、象、熊、蟒等二十多种上百头。包括外国演员在内,团员达180人。当他第三次去欧洲,途经苏联,到波兰、德国、荷兰演出时,人员道具、动物等共占了8个车皮。宏大的气派,精奥的艺术,令这些国家的人大开眼界。荷兰国王在接见孙福有时风趣地说:“我听说,荷兰人看你们的表演,人均达3.25次,荷兰的金币都流进了你们的口袋,这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这一时期,西方、日本等国的马戏团、魔术团也相继来中国演出。比较著名的有俄国的伊沙克马戏团、马蒂尼技术团,德国的海京伯马戏团,英国的哈摩斯顿马戏团、瓦纳魔术团,日本的天一、天佐、天胜娘魔术团等。这些团演出节目奇妙,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中国同行也纷纷仿效。如天津地区清末艺人穆文庆,曾在松旭斋魔术团乐队工作,随后即自号“大天一”表演魔术。现代著名的魔术师陈亚南、杨小亭等,都出身于大天一魔术团。南派魔术的创始人莫悟奇,当年为学魔术,凡有外国人表演魔术,就是典当衣物也要去看。他从中窥得奥秘,冥思苦想,揣摩手法,仿制道具,终于成功。著名魔术师张慧冲说,他接触外国魔术约从1914年十七岁时开始,那时每隔一二年,总有一些外国魔术家到上海演出。赖文提的《宝剑穿牌》,戈定的《黄金梦》、《猛虎扑人》,尼古拉的《遁大象》,却弗罗的二十多个矮人表演,柏拉蒙的《一球化四》等,都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大量中国艺人“出洋”和外国马戏、魔术团体的来华,对中国杂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了“中国”、“环球”等第一批马戏团和“韩秉谦”、“韩敬文”、“穆文庆”、“莫悟奇”等一批现代魔术团,无论节目品种、演出形式、道具制作、灯光音乐,都吸收了不少新的东西,推动古老的中国杂技迈出了向现代化发展的第一步。
  民国以来,一部分知识分子献身于魔术事业,引进和传播新技术,使魔术较其他杂技更早地登上了舞台。知识分子从事魔术,大多数都由玩票开始,对中外魔术入迷,追根究源,务求窥破机关方肯罢休。嗣后是不断实践演出,积累经验,乃至“下海”。他们富于革新精神,与自幼从师习艺的魔术艺人迥然不同。其中成就较大的有张慧冲、傅天正、吴恩琪、曾国珍、崔星州等。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以毕生的精力从事魔术。他们开办环球幻术学社和函授幻术学校,创办报刊,为魔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大家都在关注: HOT!
 

上一篇:【马戏杂谈】马戏小史

下一篇:【杂技之乡】吴桥致力打造杂技文化产业发展

热门推荐
全国咨询热线:400-688-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