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风格百花齐放

杂技 | 2015-06-05 16:02:13
摘要: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杂技也不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整顿已有节目的同时,就开始了新节目、新技巧、新风格的创造。解放初期,全国各杂技团流行的节目不过几十个;到了六十年代,据不完全统计,单是舞台杂技节目就发展到近二百个。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杂技也不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整顿已有节目的同时,就开始了新节目、新技巧、新风格的创造。解放初期,全国各杂技团流行的节目不过几十个;到了六十年代,据不完全统计,单是舞台杂技节目就发展到近二百个。这些节目,大体可分为以下几大门类:

  1.形体表演类以专门表演倒立、跟斗基本功为主,如《武术》、《爬竿》、《钻圈》、《杠子》、《跳板》、《滚杯》、《柔术》、《溜冰》等,这些节目大都明快、活泼、干净、清新,以动为主,给人以兴奋感。
  2.平衡技巧类表现掌握平衡的能力,如《扛竿》、《顶技》、《晃板》、《晃梯》、《椅子顶》、《倒立技巧》、《车技》、《定车》、《走钢丝》、《顶碗》等。这类节目,除车技外,大都动中有静,演员具有高度的平衡技巧。
  3.耍弄类演员凭借一些小道具或抛接或旋转,千变万化,趣味无穷。这当中又可分出若干小门类,如手上技艺,有抛接类的《抛棒》、《抛圈》、《抛球》、《打花棍》、《飞叉》;有旋转类的《抖空竹》、《转碟》、《舞流星》、《绳技》;有准确类的《绳鞭》、《飞镖》等。足蹬技艺可分为蹬技和踢技,如《蹬缸》、《蹬梯》、《蹬伞》、《蹬人》、《踢碗》、《踢毽子》。头上技艺有《耍花坛》、《脑弹子》等。上述这些节目短小精悍,如一串明珠,它们是杂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4.高空类多在马戏棚、体育场演出,如《长竿技艺》、《皮条》、《吊环》、《火箭飞人》、《秋千飞人》、《蹦床》、《空中体操》等。特点是空中表演,气势磅礴,惊险异常,表现杂技健儿履险如夷,临危不俱的胆气和豪情。
  5.马戏类包括所有的动物戏,如《马术》、《驯熊》、《驯狗》、《驯猴羊》、《驯熊猫》。这些节目滑稽幽默,逗人喜爱。
  以上各类技巧经常相互溶化,从而又衍变出形形色色的新节目。除了这些门类之外,还有许多独特门类,它们是:
  6.口技类专练口内功夫,模仿各种声音。
  7.幻术类以智力为核心,以手法技巧和节目设计为表演手段的一大门类,流行在舞台上的有《巨型魔术》、《中小型幻术》、《抢彩幻术》、《手法幻术》、《古彩戏法》、《民间戏法》。幻术有上千个节目,是最为群众所喜爱且拥有业余演员最多的一个门类。
  8.滑稽类以各种健康的笑料和技巧表演,调剂杂技晚会的气氛。
  9.乔装动物类人扮动物表演,有《狮子舞》、《龙舞》、《哈蟆舞》等,别具一格。
  如此众多的节目,都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健康的情调,优美的造型。
  在新中国诞生之后短短的三十年内,涌现出许多新节目。经初步统计多达五十来项(这里不包括传统节目中新出现的动作和技巧,单指创新的完整节目),如《车技》、《叠椅倒立》、《蹬伞》、《浪木》等等。与过去旧时代的杂技相比,这些新节目的创作具有如下特点:
  1.从生活中汲取新鲜题材比如随着近代自行车逐步普及,就发展了《活轮车技》、《死轮车技》、《定车》、《高车技巧》、《集体车技》等十来项节目。老一辈的金业勤兄妹和青年一代刘章枢、彭小云夫妇,都对车技的不断发展作出了贡献。
  70年代长春杂技团演出的《儿童浪木》也是一个崭新的节目。该团教师薛秀兰等,经过多次观察体验儿童玩具,创作了《浪木》。少年演员在一块悬于空中来回荡漾的小木板上,表演跟斗、托举、造型等。它的特点是既要在木板上稳如泰山又要乘荡发力,节奏感强,难度要求高。表演时四位小演员齐心协力,机智沉着,模仿海员和风浪搏斗的动态,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2.集体表演的新节目
  从50年代开始,杂技节目向双人对手或更多人集体化方面发展的趋势日益突出。如《对传花坛》、《对蹬缸》、《对蹬伞》、《集体手技》、《集体爬竿》、《排椅倒立》等等。对手节目要求两人同心协力,表演艺术家佫树旺和周金荣两人的《对传花坛》,一方把十多斤重的大缸以各种身段抛过去,对方用头准确地承接,大缸在两人头上飞来飞去,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两人的配合默契是无法做到的。
  50年代末,战士杂技团创作了《双爬竿》,十几位演员顺着爬上双竿,集体做出"顺风旗"、"倒挂金钟"等造型。还创作了"集体过竿"、"后空翻夹杆"等惊险动作。随着"双爬竿"的普及,各色各样的爬竿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
  《排椅倒立》是椅子顶中异军突起的集体节目。武汉、重庆、广州等杂技团的《排椅倒立》,七人一组向两边分列开来,同时倒立,那图形如凤凰展翅,富丽堂皇,雍容华贵。集体节目已成为杂技晚会的主要构成部分。
  3.改革道具,创新节目如在硬钢丝的两头装上弹簧装置,为"钢丝跟斗"和"两面叠坐"创造了条件。蹬技中采用扇子和伞乃至柔软的毯子,开始了蹬技中轻柔的一派表演。顶竿用的竹竿,被合金钢材或玻璃钢所代替,使之更轻巧、更富有弹性。道具的改革大大增加了演员的活动天地。比如杭州杂技团的钱荣宗等,把地方戏曲绍剧的"七十二吊"特技和皮条技艺结合起来,创造了《绸吊》。既保持了皮条中如"雄鹰凌空"般的挺拔快速,又具有舒徐婉转清新的格调;既有"套九扣"等如"陨石坠地"般的激烈招式,又新创了"大脱"等新颖动作。
  4.借鉴姊妹艺术,创造新节目如用体操动作来丰富内容的《女子造型》,把踩大球和杂拌子结合起来的《踩球杂耍》等等。50年代,重庆杂技团演员何天宠、刘小玲表演的《平衡造型》,揉合了体操、武术和蹬人的技巧。70年代末潘素梅练成了《跳板蹬人》,把蹬人的位置移到了高架之上,用脚承接了从小跳板飞腾上来的尖子演员。动作复杂,气氛热烈。
  5.由单项节目派生出若干新节目比如古代的《走绳》现已发展为《高空走绳》,表演绳上叠罗汉等动作。还有《硬钢丝》,在钢丝上表演翻跟斗等形体基本功。《软钢丝》则衍化为《钢丝杂耍》。50年代祁美英把剑舞搬到钢丝之上,古雅清新,别有情趣。
  在宋代曾盛极一时的"踢弄",至近代失传了。五十年代中国的杂技艺术家在观看了东欧的自行车踢碗之后,又编排演出了《晃板踢碗》、《晃梯踢碗》、《秋千踢碗》、《倒车踢碗》、《高车踢碗》等各式各样的"踢弄"节目。后来又发展到双人对踢、集体对踢,一次踢双碗、三碗、五碗等技巧和节目。
大家都在关注: HOT!
 

上一篇:杂技艺术类型

下一篇:【杂技魔术】魔术师戒条

热门推荐
全国咨询热线:400-688-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