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杂技渊源有多“长”

杂技 | 2015-06-05 15:52:09
摘要:  杂技是以展示超常特技为核心的表演艺术,是人体文化的一个独特门类。它,从远古走来,是生产、生活、祭祀、游戏中出现的异常技能,尔后发展成独立的表演艺术。

   杂技是以展示超常特技为核心的表演艺术,是人体文化的一个独特门类。它,从远古走来,是生产、生活、祭祀、游戏中出现的异常技能,尔后发展成独立的表演艺术。那么,我国民间杂技渊源有多“长”?

  据史料记载,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了杂技的雏形。杂技在汉代被称为“百戏”,从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上,可以看到大量的百戏图,如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石《百戏图》就刻有“顶技”、“走索”、“马戏”等杂技图形,不论是从节目种类,还是从节目内容,都说明汉代杂技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平。
  唐代称杂技为散乐百戏,朝廷为此建立了完备的杂技组织和训练机构——教坊,集中大量乐舞杂技人员于教坊内进行训练和演出。“教坊制”有组织的训练,促进了杂技人才的成批涌现,也有利于杂技表演的艺术加工,把杂技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在宋代,由于新艺术形式的出现,如杂剧、木偶戏、音乐歌舞等的发展、独立,使杂技的重心逐步从宫廷转移到民间。
  明代的“踏青”、清代的“走会”活动,已经成为杂技大汇演的场所,特别是清代的“走会”,艺人们为了适应边走边演的需要,创作表演了诸如《飞叉》、《中幡》、《高跷》、《跑驴》、《舞狮子》、《舞流星》等节目。
  近现代是中国杂技的繁盛时期。中国的杂技艺人,特别是吴桥的艺人,大批的走出国门,在世界杂技舞台创造了许多骄人的业绩,为杂技艺术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贡献。
大家都在关注: HOT!
 

上一篇:舞蹈杂技化是非说

下一篇:四大根源导致中国杂技艺术“大而不强”

热门推荐
全国咨询热线:400-688-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