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时许,上海马戏城外围的共和新路一侧开始热闹起来,挂着各地牌照的旅游大巴、面包车和私家车陆续在路边的停车线内有序停靠。7点30分,路边归于平静,马戏城内的好戏开场。
自2005年9月27日首演超级多媒体梦幻剧《ERA——时空之旅》(以下简称《时空之旅》)以来,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海马戏城重演着。3年来,《时空之旅》不仅创下了单一剧场同一演出内容连续演出1194场的纪录、单周最高票房收入280万元等一系列同业纪录,同时提供了不少对演艺市场颇有启发意义的启示。
思考之一:叫好与叫座的辩证
记者曾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为题发表“文汇时评”,对一些剧团剧目在获得国家级艺术大奖后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现象提出质疑。“叫好不叫座”已经成为传统艺术舞台的通病。
但是《时空之旅》打破了这个难堪的局面,短短3年中,《时空之旅》票房收入就突破了1亿元,仅仅用了21个月就收回了全部3000万元的投资成本。《时空之旅》不仅“叫座”,而且“叫好”,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第四届中国演出十大盛事“最佳娱乐演出”金奖、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这一系列荣誉就是对《时空之旅》的肯定。
《时空之旅》投资方之一上海杂技团团长俞亦纲表示,就杂技的技巧和难度说,上海杂技团以前的有些演出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然而,由于当时体制机制上没有进行根本的转变,营销宣传也没有按照市场化的模式来运作,因此一直有着“叫好不叫座”的困扰。
所以,有传媒资源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有文化市场资源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和有演出人才和场地资源的上海杂技团-上海马戏城,在以文化资源整合为重心的文化体制改革大背景下走到了一起,联合投资组建了上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确定主打产品时,三方的共识是明确的:做一台叫好又叫座的好戏。
思考之二:本土元素与国际元素的辩证
几乎所有看过《时空之旅》的中外观众都有同样的感觉,这台节目已经不是单一的“中国功夫”,而是传统的中国杂技艺术与西方文化艺术和谐融合的统一体。用著名学者余秋雨的话来说,叫做“新理念的国际化杂技”。
这与《时空之旅》创作班子的选择有因果关系。
在确定《时空之旅》的创作、导演班子时,董事会有过激烈的争论,但最终还是统一了认识:请国际一流的编导人员,追求超一流的演出效果。
所以,时空之旅公司聘请了在国际演艺界颇负盛名的艾瑞克·威伦纽夫、黛布拉·布朗、米歇尔·居松担任《时空之旅》的主创班底。外国编导带来的是国际先进的演出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已经融入综合艺术,并且给人们以全方位的强烈冲击。老外编导们与中国的专家一起合作,给惊险高难度的中国杂技注入了“国际元素”,变单一的功夫表演为多种艺术元素加杂技的杂技舞蹈和戏剧,还用了一种若断似连的叙事方式把单个的杂技节目串连在一起,并在细节上极尽心思,赋予传统节目以现代的美感和人文的情感。
《时空之旅》不是“太阳马戏”,必须呈现中国文化、上海文化。因此,创意总监艾瑞克在创排《时空之旅》之前走遍上海,寻访古镇,汲取灵感。于是,又烘托出深邃博大的中国文化底蕴。观众观看演出,看到了“时”的延伸和“空”的拓展,一惊一喜之间发出的是不由自主的掌声。
思考之三:“坐商”与“行商”的辩证
而《时空之旅》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一个优秀的营销团队和他们的营销理念。
眼下中国的演艺业很多都是演出院团和剧院的组合,一个剧团一出戏,海报一贴,广告一做,就等着观众到售票处买票。这叫“坐商”,等客上门。而《时空之旅》则是“坐商”、“行商”相结合,而且以“行商”为主,到各地乃至海外叫卖。
时空之旅公司不仅举行了“江浙旅游推介会”,进行“长三角一体化”的首次尝试,还主动出击,亲赴中国香港和澳门、美国、日本、韩国等地进行推介。在国外,文化演艺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娱乐秀、法国巴黎的红磨坊歌舞表演,都已经成为当地主要的旅游项目。因此,把《时空之旅》既做成文化品牌,又做成旅游品牌,这是“叫好又叫座”的市场前提,也是中国演艺与世界接轨的一种尝试。
“行商”的思路一开,《时空之旅》的“空间”无限拓展。《时空之旅》与上海40余家旅行社、国内其他城市1000多家旅行社、海内外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与他们在票务、市场推广等方面广泛合作。在实体营销的同时,《时空之旅》又积极通过互联网进行虚拟营销。
《时空之旅》的客源随着营销网络的延伸日趋递增。时空之旅公司总经理郑梅对《时空之旅》的前景踌躇满志,“‘秀一个上海给世界看’,我们会走得更远,一直演到上海世博会!”
大家都在关注: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