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6

木偶 | 2015-06-08 16:47:33
摘要:   隋朝(公元581--618年)“百戏”中多“水饰”,“机关木人”多搬演神话、传说、三国故事,人物颇众,对木偶戏的制作与表演有直接影响。只可惜少有文字记载。

   隋朝(公元581--618年)“百戏”中多“水饰”,“机关木人”多搬演神话、传说、三国故事,人物颇众,对木偶戏的制作与表演有直接影响。只可惜少有文字记载。

  
  唐朝(618--896)文化繁荣异常,歌舞戏、参军戏争奇斗艳,机关木人可以饮酒唱歌吹笙,表演与制作已达完美的统一。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 据敦煌莫高窟31窟所藏盛唐壁画及诗词歌赋推断,提线、杖头、布袋、“盘铃傀儡”等木偶类型,此时皆有。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
  宋代(960--1279)木偶戏较唐丰盛,资料较多。大体呈以下特点:一、 题材多样,铺陈故事,以戏剧、说唱为核心内容;二、门类众多,悬丝傀儡、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 杖头傀儡、水傀儡发达,亦有药发傀儡和肉傀儡;三、水平不俗,“如真无二”、“功艺如神”;四、名家出现,提线、杖头都有技艺精湛的表演家,张金线、任小三等名噪一时。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 “水傀儡”继承“水转百戏”衣钵,“药发傀儡”似与后世焰火有关,“肉傀儡”是儿童扮演摸拟傀儡,广东乡间还有布袋、铁枝木偶流传。宋代“弄傀儡”,班社众多,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 普及性强,瓦肆宫廷,无处不见,文人墨客,兴趣盎然。宋代是中国木偶艺术鼎盛时期。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
  元代(公元1279枣1368年),杂剧艺术光芒四射,木偶艺术亦水平不俗。从仅存的《朱明优戏序》看,元代木偶已将“操纵技巧与言谈、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 歌唱及喜、怒、哀、乐作生动表演(4),剧目已具备了杂剧的现实主义内涵。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
  由明至清,木偶戏发展的特点是遍及各地,支派繁多。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
  明代(公元1369枣1644年)木偶,万历后兴旺。以木偶特盛的福建为例,泉州的提线木偶,制作精巧,操作复杂(一个形象的提线多至十几至二、三十条),且声腔活泼,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 音乐丰富。布袋木偶,仅福建一境即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派属泉州,音乐结构与泉州提线木偶相似;北派属彰州,以龙溪布袋木偶最为著名,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 用皮黄音乐,行当齐全。演出内容上,南长神话,北擅武戏(但后来北派也增加了不少神怪、鸟兽的动作,表演功能得以扩大)。“水傀儡”表演更富故事性;杖头木偶,粤、闽、黔广有流行。
大家都在关注: HOT!
 

上一篇: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5

下一篇: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7

热门推荐
全国咨询热线:400-688-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