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翅风筝一般以带翅膀的动物造型为主,它可以扎成平面的,也可以将躯干扎成立体的,不管何种形式,它的飞行原理是一样的。
下面介绍简易老鹰风筝的扎制方法。
一、风筝的设计
二、材料的选择:
根据设计图,选取下列材料(竹片):
15cm×0.3×0.2 2根
15cm×0.1×0.1 4根
50cm×0.3×0.2 2根
以上尺寸都是加工后的尺寸,在截取时预留一定的量,并准备80cm×60cm大小的布料一块备用。
三、竹条的削制:
15cm×0.3×0.2竹片是蝴蝶风筝的躯干主骨架,其它的竹片都绑扎在这根主骨架上。削制时,尺寸要到位。削制达到要求后,用砂纸打光即可。 15cm×0.1×0.1竹片共需4根,实际上截取材料时只需选用一根15cm×0.6×0.2左右的竹片,削薄至0.1厚度,再用刀把它一劈为四,然后略加削光、打磨即可。因为其中2根用于须,2根用于尾,规格相同,形状不同而已。
50cm×0.3×0.2的竹片2根,是用于翅膀的。截取时只需一根50cm×0.7×0.3的竹片。加工时先削薄至0.2厚度,然后在一端的三分之一处再逐渐削薄至端处,只要0.1的厚度。因为翅膀越外端越需柔和,吃风力后翅膀向后略弯,便于泄风,保持风筝的飞行平衡。削好后再从中间将其一劈为二,略加削光打磨即可。这样制作的竹片,由于处于同一根竹片,它的韧性及弯度就比较一致,能使风筝翅膀的平衡度基本一致。
四、骨架的绑扎:
1、先将15cm×0.1×0.1竹片分别烤弯成如图2形状:
2、然后将它们分别绑扎在躯干条的两端呈如图3形状:
3、接着在翅条粗端量出15cm,并做好记号,将它们绑扎在躯干条正面,成如图4形状:
4、最后在翅条外端15cm处系上线,将翅条拉成如图5形状:
这样,一只简易的蝴蝶风筝的骨架就扎完成了,当然,别忘了用尺测量一下,拉线两边的线长是否对称相等。如果有差距,必须适当调整,要做到完全对称。调整好后,再在各绑扎点上滴上快干胶,使风筝骨架定型。
五、风筝的裱糊:
将准备好的面料平摊在桌面上,然后在风筝骨架正面涂上胶水,再将涂好胶水的骨架小心地放在面料上压紧,翻转风筝,对面料稍作整理,有漏胶的地方补上胶水。待干后在面料上用铅笔画出蝴蝶图案,(可用纸画好蝴蝶的半边,再复印上去,这样可保证蝴蝶两边的对称)。剪去多余的边料,并在剪下的边料中剪出2根50cm×3的飘带粘贴在蝴蝶的下翅上,以保证风筝在放飞时的平衡性及美观性。最后对风筝着色,使它真正成为一只艳丽的彩蝶。 六、纲线布局及试飞:
该风筝纲线系法与前面学习的菱形风筝纲线系法相同,但是调整方法不相同。如果风筝放飞时右偏,则纲线左移;左偏则右移(软翅风筝调整纲线都是如此)。飞行高度的调整,则仍在上、下二根纲线上作微调。
中国传统老鹰风筝制作图解
老鹰风筝的制作方法详解
老鹰风筝的制作方法详解
春天的和风使人感到舒适温暖。有机会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出去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孩子们是不是都想拥有一个美丽的风筝在天空中放飞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教你怎么制作一个漂亮的风筝吧!你们可要看清楚哦。
中国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超的技艺,这点早已为世人所公认。但要认真研究起来,记述中国风筝的详细资料却不多,而专述中国风筝具体技艺的资料就更少。
传说曹雪芹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是一个记述中国风筝技艺的专著,但至今不只还见不到此书的全文,就连此说是否属实,曹氏是否确有废艺斋集稿这套著作,也还缺少足够的旁证材料,学术界还在争论之中,没有结论。从主观愿望上讲,我们很希望曹氏或其他先人能为后代留下一本有关中国风筝技艺的宝贵资料,供今人继承和发展。但希望不能代替事实,我们只能等待着这方面新的发现。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流传的谱式了。如传说宋徽宗的“宣和风筝谱”是较早的一本,但至今乃未见到。其他就是各风筝世家或风筝玩家个人收集的谱式了,今天还能找到一些。
虽然这些谱式各有局限,但必竟是可贵的资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30年代金铁庵著的“风筝谱”一书较有价值,不足之处是没有图,这也许是由于当时印刷出版条件和资金的限制有图而未印出来。
除“谱”外还有一种可贵的实物资料——“条”,即制作某种风筝骨架所用的标准竹条,这一般都是在大批生产风筝的世家中代代相传的,如北京“风筝哈”家就有一捆流传几代的“条”。这就补充了“谱”上只有画面,没有骨架或只有骨架而没有具体竹条尺寸和粗细变化的不足,使风筝技艺的流传更加完整。在文字、图画和实物之外,中国民间工艺的技艺传授主要靠“口传心授”,这就是在民间艺人中使用的“诀”。这是为了好教好记和保密所用的“歌诀”或“切口”。由于艺人的文化水平所限,这些歌诀或切口往往有音无字、或有字无形,在流传中丢失、修改、讹误很多。
本书对风筝技艺的讨论主要是以上述流传下来的有限的文化遗产做为历史背景的参考,以现存的传统中国风筝为根据,用科学的工艺技术和飞行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希望它能为今后中国风筝技艺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专家学者,前辈同好,有识之士和青少年朋友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批评指正。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如“扎”包括:选、劈、弯、削、接。
“糊”包括:选、裁、糊、边、校。
“绘”包括:色、底、描、染、修。
“放”包括:风、线、放、调、收。
而这“四艺”的综合活用就要达到风筝的设计与创新的水平
硬翅风筝放飞技巧
说起风筝的放飞技巧,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因为风筝的种类太多了,结构和形式各异,操纵的方法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将传统的中国龙类串式风筝放飞和在欧美国家流行的运动风筝相提并论肯定是滑稽的。因此放飞技巧这一栏中的将不断地就不同的风筝类型分别加以介绍。
做为传统的中国风筝,硬翅风筝在总数量上占有较大的比重。京津地区的沙燕风筝,潍坊地区的硬翅人物类风筝等,都具有代表性。
一个好的风筝,在经过扎制、裱糊和绘画以后,最后就是放飞了,放飞成功与否,体现着风筝是否具有完善的风筝功能,一个不能放飞的风筝只能是只具备装饰作用的作品而已。那么在放飞过程中一般需要哪些技巧呢?这将是本文要介绍的内容。
大家都在关注: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