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落后的办法,我们似乎找到了不少;但是,我们显然还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来摆脱不文明.
已经无数次地看到我们的同胞在国际场合如何丢人现眼的图景,却只是扼腕跺脚,无可奈何;已经无数次地读到对于产生这种形象的历史原因和民族原因的精彩分析,却只是心中舒解,于事无补.
终于有一天,一些人明白了,当务之急不是从整体观念上愤恨、抱怨、叹息,而应该诉诸行为,诉诸细节,切实地改变具体的行为规范.行为在先,带动观念.观念谈何容易,何不先点点滴滴做起来.
所谓礼仪,就是文明人的行为规范.
文明与愚昧、野蛮的区别在哪里?深深浅浅的区别能够说出很多,但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礼仪.
这条界限,我们祖先最早看清楚,因此几千年前就使这片土地成了“礼仪之邦”.儒家先哲在礼仪上的种种设计,是人类文明的珍宝;后来,西方文明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又建立了大量美好的礼仪,成为当代文明世界的基本秩序.
可以说,不懂得礼仪,就是自外于文明,自外于社会.
但是,礼仪并不是法律,需要文明人共同来协商.即使是古代和外国已有的礼仪,也要通过协商来为今天作出选择.因此我一直盼望着有很多热心人在这方面作出贡献.最近听说文汇出版社要出版上海市妇联编的《礼仪大学堂》一书,觉得正是这种贡献的开端,十分喜悦.
礼仪不是一种训示,不是一种说教,而是一种社会契约.要让这份契约订得有效、订得完美,应该形成热闹的互动、互补.我希望《礼仪大学堂》能在这方面起到驱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