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丘坛的历史(5)

开心夏令营 | 2014-12-10 20:51:59
摘要: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鸟瞰皇穹宇) 皇穹宇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称皇穹宇。皇穹宇始建时为重檐圆攒尖顶建筑。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改为鎏金宝顶单檐蓝
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


(鸟瞰皇穹宇)
皇穹宇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称皇穹宇。

皇穹宇始建时为重檐圆攒尖顶建筑。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改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

皇穹宇有东西配庑各5间。其正殿及东西庑共围于一平整光滑的圆墙之内。


(宫门)


(皇穹宇)


皇穹宇殿高19.2米,径15.6米,单檐蓝琉璃筒瓦,攒尖顶,鎏金宝顶,汉白玉石台基,周围有石护栏,东、西、南三台有台阶各十四级,殿内天花为贴金龙凤,八根金柱上是贴金缠枝莲,殿正中布置了汉白玉雕花石座,座上设龛,供奉“皇天上帝”神牌,其前方两侧各有四个方石台,是放置清代八个祖先神牌的地方。


皇穹宇两侧,各有配殿五间,也是从前收藏配祀神牌的地方。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

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回音壁) [转帖]

皇穹宇远远望去,就像一把金顶的蓝宝石巨伞。


(成贞门拍得皇穹宇)

圜丘的附属建筑看过之后,向南行去看看祭坛。

圜丘坛又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为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扩建。

圜丘坛周长534米,坛高5.2米,分上、中、下三层,各层栏板望柱及台阶数目均用阳数(又称"天数",即九的倍数),符"九五"之尊。

圜丘坛面用艾叶青石砌就。坛面除中心石是圆形外,外围各圈均为扇面形,数目也是阳数。

圜丘坛每层都有汉白玉栏板望柱,均为9的倍数。上屋栏板72块,中层108块,下层180块,合360周天度数。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之极,表示至高至大,皇帝是天子,也至高至大,所以整个圜丘坛都采用九的倍数来表示天子的权威。

圜丘坛有外方内圆两重矮墙,象征着天圆地方。

待续。

上一篇:圜丘坛之旅(结尾篇)

下一篇:天坛主要的建筑-圜丘坛(4)

热门推荐
全国咨询热线:400-688-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