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英国夏令营简要介绍一下英国的巴罗克音乐到了16世纪后期,英国宗教界出现了清教主义运动潮流。清教思潮反对现代人文主义思想,排斥尘世的娱乐,认为音乐舞蹈等艺术是有罪的。17世纪前半期,清教徒在政治上逐渐得势。他们多代表新兴的资产阶级新贵族,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骨干。宗教、政治的纷争,清教主义的兴起使得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音乐呈现出近乎空白的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主要由清教徒组成的政府取消了宗教仪式上的音乐,封闭了英国所有的歌剧院,英国的音乐界沉默了。
1658年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开始复辟。英国夏令营发现这一历史的倒退却成了英国音乐得以发展的转机。17世纪后期英国最重要的以为音乐家是普赛尔。普赛尔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宗教音乐作品、歌曲、话剧配乐,最重要的贡献是晚年的歌剧,带有明显的英国市民趣味和民族特色。普赛尔去世后,英国歌剧发展再度陷于停顿,意大利正歌剧充斥英国剧院。1714年,亨德尔定居英国,为沉闷的英国歌剧界带来了活力。他的正歌剧《里纳尔多》等在英国大受欢迎。
18世纪二十年代末,传统的意大利正歌剧因为其沉闷的脚本、空洞的内容和雷同的剧情不能适应市民阶层的口味,逐渐失去了市场。这时一部针砭时弊的《乞丐的歌剧》(约翰?盖伊词,佩普什曲)在伦敦上演,它取材于日常生活,采用通俗幽默的对白和流行的曲调,赢得了市民的广泛好评。剧中对以亨德尔为代表的意大利正歌剧作了无情的讽刺,使意大利歌剧在英国受到了沉重打击,亨德尔经营的歌剧院最后因亏损而关闭。这时亨德尔把精力转向了清唱剧的创作。清唱剧(oratorio)是一种大型宗教性声乐形式,内容多取材于圣经,所谓“清唱”是指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布景的变换。亨德尔把这种形式推向了顶峰。他的《所罗门》、《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都大获成功,1641年他的《弥赛亚》成了这一体裁的巅峰之作,其中的《哈里路亚》堪与巴赫的《b小调弥撒》并称为巴罗克声乐艺术的最高成就。 亨德尔逝世后,英国每年为纪念他都要举行清唱剧专场演出。但在他之后,英国乐坛再也没出现堪称伟大的音乐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