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是一座道教山,文化山。“一部伟大的金石志”,确实值得细细品味。或许由于道教的式微,或许由于一座比它更高大的山耸立其旁,遮住了它往日的光辉。
当年齐云山可了不得。皇帝没生儿子,派张天师来齐云山为他建醮求子,结果嘉靖皇帝就生得龙子。这还了的,嘉靖皇帝一高兴,就把这座原本叫作白岳的山改成了齐云山,还下旨敕建了“玄天太素宫”,齐云山从此声名远播。鼎盛时期,朝山的香客和游人多达两三千。更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是许多名人的齐云山之旅。图片
早在南宋,大儒朱熹就曾三次回徽州老家扫墓访宗,每次都要登临齐云山。云岩湖畔的晞阳书院就是他最爱去的地方。他在那里课徒讲学,传播儒教,江浙皖一带的理学信徒受其影响至深。天桥岩壁上存留的那些宋至明清的摩崖石刻,与这位大儒似不无关系。理性是人的智慧,但愉悦山水更是人的天性,大儒也不例外。“山行何逍遥,林深气萧爽。天门夜不关,池水时常满。日照香炉峰,霭煅谭膳?!敝祆涞氖?淝崴墒枥剩?屡?汕祝?坏忝挥邪遄琶婵捉萄等说囊馑肌H绻?朐粕矫挥姓獠嗄ρ率?蹋?娓冒阉?匦驴躺稀Ⅻ/p>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曾为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奠基进“九字策”的休宁人朱升,与齐云山有着更深的关联。他生于斯,卒于斯,吸纳于斯,回归于斯。59岁才遭遇朱元璋开始步入人生的辉煌。71岁以年迈祭扫祖茔为由告老回乡。他是个淡泊的人,他力荐刘伯温却没有刘伯温的名气大。他是个内心向道的人,家乡的齐云山是他的精神家园。你看他携童柱杖而来,赋诗《云岩》,心情是多么的恬淡、愉快和超脱。“呼童扶杖履,特向此中游;福地红尘远,函关紫气浮;闲云归洞口,晓日出山头;试弄查伊笛,凉风碧树秋。大境界是需要时间养成的,大境界也是需要时间展开的。600年后,伟大领袖毛主席慧眼眼识珠,将他的“九字策”演绎出新九字方略:“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朱升的名字石破天惊,响彻海内外。而给他人生诸多营养的齐云山却仍然默默地在他身后隐着,或许这正是齐云山“道”的定力。
齐云山古称白岳。文人喜用旧称。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黄白”黄指黄山,白指白岳即齐云山。明代临川才子汤显祖的“徽州”诗,有人说是贬徽州的,有人说是褒徽州的,这个牛角尖没什么钻头。好歹汤显祖是把齐云山与黄山并列而称的。更大范围的看问题,许多人最初是从临川才子的“徽州”诗中得知徽州的,汤显祖对宣传徽州、弘扬徽文化是有功的。汤显祖有没有上过齐云山,我没有考证。但他当年与徽州人汪廷纳等人有过很深的交往。有人考证汤一共写了四首关于徽州的诗,有写新安江的,有写黄山的,但四首诗都提到齐云山,可见他对齐云山是情有独钟的。
明万历丙辰岁,时年31岁的徐霞客,正月二十六日至二月初二,对齐云山作了一次7日游,而且是雪中游。第一天,登山五里,借庙中灯,冒雪蹑冰;第二天起来,看满山玉树,迷漫一色;三日梦中闻人言大雪,促奴起视,弥山漫谷矣;四日,雪后放晴,晴天一色。早餐后忽又下起大雪,雪积了一尺多厚,不能出游,只得在山房听道士讲景;五日,雪更大,咫尺难辨,干脆到小壶天喝酒。齐云山雪中美景我们还可以继续品赏,然像徐霞客这样伟大的旅行家再难寻觅。徐霞客将他的7日雪中游写成《游白岳山日记》并被后人收入《徐霞客游记》,此齐云山之幸也。
齐云山真仙府雨君洞石壁上有一块摩崖石刻:“定远戚继光同新都汪时元、邵正魁、汪道会游此。时万历乙酉八月既望。”戚继光游山这一年,正是明兵部尚书、徽州绩溪人胡宗宪去世20周年。胡宗宪是戚继光的恩师,戚虽出身将门,但他的军事才能得以施展,完全得益于胡宗宪的赏识和任用。胡宗宪一生虽毁誉参半,但戚能明辨是非,并不因他未得善终而割断恩义。此次探访恩师故里及徽州名山,体现了他做人的品格。戚继光晚年遭到朝廷排挤,游山后两年就病逝了。
大才子唐伯虎明弘治间就上了齐云山,比前面几个都早。唐寅游齐云山与他的恩师程敏政不无关系。程敏政是休宁人,明弘治十二年会试主考官,时官拜礼部右侍郎。那一年,他们出的考题比较难,许多考生多考得不好。忽然有两份考卷让程主考他们眼前一亮,便脱口而出说:很有可能是那个唐寅和徐经的。谁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唐寅和徐经考前又恰恰去拜访过程敏政。先生的话被同僚抓住了把柄,遭到诬告。程敏政被罢官,不久便郁愤而死。其实那两份答卷根本就不是唐寅他们的。明时官场怎么就有那末多的阴险。可想而知唐伯虎未得高中,罚往浙江做了个小吏。好在这个唐伯虎还比较潇洒,仍然四处游玩。就在“受贿泄题”冤案的第二年,他在游了庐山、洞庭湖后,想起了恩师程敏政、想起了齐云山。秋日的齐云山让唐才子诗兴频添。“摇落郊园九月余,秋山今日始登初。霜林着色皆成画,雁字排空半草书。曲蘖才交情谊厚,孔方兄与往来疏。塞翁得失浑无累,胸次悠然觉静虚。”看来这位唐仁兄并未心灰意冷,所以在齐云道长一时找不着人撰写碑铭时,慨然相助,为齐云山玉虚宫撰写了1028字的《紫宵宫玄帝碑铭》。今人称唐寅碑。可惜唐才子没有动笔书写,可能是碑文太长了,也可能是酒没喝好,好在他的行草楹联“水声鸣昼夜,山色永春秋”,可让我们一窥唐才子的书法气度。
书画家詹景凤、丁云鹏都是休宁人,他们都十分钟爱齐云山。詹攻书,尤以草书见长;丁攻画,尤擅人物肖像。詹景凤,字东图,号白岳山人。虽是进士出生,但做官不大,最高只做了广西平乐府的通判,相当于今天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中年后不得志,在齐云山石桥岩附近辟台筑室,于岩壁上题刻“詹东图读书石”。一时间吸引许多名流纷至沓来,齐云山上许多摩崖石刻亦出自这位詹大人之手。他在石桥岩留下的题刻至今可辨:“明隆庆二年十月初七日,都御史汪道昆、知县王瑶、山人陈有守、南京进士詹景凤、都御史弟文学衢贯、道会僧祖启,自齐云山而抵岐山,登石桥,寻棋盘石,下观大龙井,与山中主人国子生朱家相、家宝,文学汪尚嗣遇,遂宿此。”真仙府雨君洞“定远戚继光”刻石旁,亦有“嘉靖乙丑秋白岳山人立石”。丁云鹏,字南羽。40岁前后曾奉诏内廷,做了十多年宫廷画家。他在万历间绘制的《白岳全图》,代表了当时明代版画的最高水平。董其昌赞叹:“三百年无此作手!”400年后法国汉学家华澜教授、东方美术史学者米格娜博士,沿着丁云鹏《白岳全图》绘制的线路图来到齐云山,来寻白岳全图里的真山真水,来寻中国版画的根。不禁叹道:“齐云山是一座刻满中国印记的文化山,也只有这样的山水才能孕育出丁云鹏这样伟大的画家。”
明代是徽州的鼎盛期,也是齐云山最鼎沸的年代。万历间,徽州知府古之贤为方便游人香客进山,在齐云山下的岩脚水面建桥,为此,古知府受皇封擢升,人们将此桥取名“登封桥”。《始建登封桥碑记》为明兵部左侍郎汪道昆撰写,明大书法家詹景凤书碑。当年齐云山似乎有一个大磁场,吸引着众多的名人雅士来参齐云,他们或游山、或作诗、或题刻,把个齐云山搞得到处是文化,简直可以称得上轰轰烈烈。待民国文豪郁达夫来游齐云山,也只能感叹:“齐云山有一部伟大的金石志好编。”
大家都在关注: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