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

废塑料制品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及防治

自然科学 | 2015-06-04 10:58:45
摘要:  近年来,各类农用塑料薄膜作为大棚、地膜覆盖物被广泛应用,对蔬菜、花生、水稻以及其他农作物生产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如果管理、回收不善,大量残膜碎片散落田间,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负效应。

   近年来,各类农用塑料薄膜作为大棚、地膜覆盖物被广泛应用,对蔬菜、花生、水稻以及其他农作物生产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如果管理、回收不善,大量残膜碎片散落田间,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负效应。据调查,我国农田农膜年残留量中棚膜为3.06kg/公顷,残留率为1.3%;地膜为10.5kg/公顷,残留率为12.3%;甚至有些蔬菜、花生耕地残留率高达40%—60%。

  此外,城市垃圾组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环境中不易或不能降解的各类废物如塑料制品、玻璃片和废金属等占相当大的比例。一些发达国家城市的垃圾中上述各类废物约占10%—25%,其中塑料废物即占6%—15%,我国这类废物也在不断增加。如果分拣、回收不彻底,与其它成分一起运入农田作肥料,将对土壤和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一、棚膜覆盖及残膜对土壤一植物系统的危害
  1.由于阻断了降雨淋溶,加之棚内气温显著升高,土壤蒸发强度大,当底土和地下水中易溶性盐较多时,盐类大量聚集地表造成作物过量盐害。在我国北方有盐碱化威胁的土壤和沿海滩涂底土盐源丰富的地区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2.低温条件下,微生物活性减弱,不利于氮素转化为有效氮。如施用氨态氮肥过多,作物吸收过量的氨态氮导致叶色加深,茎叶发育不良;如果施用有机肥过多,转化为氨和亚硝酸后,氨和亚硝酸自土壤中逸出,氨态氮在棚内大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将对蔬菜的地上部分产生危害。
  3.棚内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作物抗病能力下降,加之棚内土壤多年连作同种作物,土壤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化,也会导致土壤和作物病害增多。
  二、农膜残片进入农田后,对土壤物理性质、作物生长的影响
  1.由于塑料残片的阻隔,土壤水分运动受阻,孔隙度、通透性降低,不利于土壤空气的循环及交换,致使土壤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不利于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2.土壤物理性能不良导致作物扎根困难,吸肥、吸水性能降低而减产。耕层有残膜的土壤,作物根系难以穿透塑料薄膜而成弯曲状横向发展,造成根系变短,根系营养范围变小,减产较为明显。据调查,在连续使用农膜覆盖而没有彻底清除残膜的地块,一般减产在10%左右,有的甚至能达到26%。
  3.有些塑料制品(如聚氯乙烯类塑料)或添加剂中含有有害成分而有毒,接触种子或幼芽后,会抑制种子萌发,或会使芽、幼苗灼伤。
  此外,塑料制品中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对植物有毒害作用,特别对蔬菜有较大危害,而且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也能从各种途径进入环境,污染食品、粮、菜等,且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它们进入食物链影响人畜健康。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主要从薄膜中挥发至空气中,再经气孔、水孔进入叶肉细胞。植物的生长点和嫩叶生理活动较旺盛,易受危害。它的毒害作用主要是破坏叶绿素和阻碍叶绿素的形成,影响光合作用,生长延缓,株型矮化纤细,严重者甚至死亡。蔬菜受薄膜中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危害的典型症状是失绿,叶片黄化或绉缩卷曲。如敏感的小油菜、菜花、黄瓜和番茄等,表现新叶及嫩梢成黄白色,老叶和子叶边缘变黄,叶小而薄,生长弱,严重时逐渐干枯死亡。受害症状一般在薄膜覆盖后6—10天即出现,覆盖时间长、温度高、湿度大、苗龄小和通风不良则受害严重。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还具有亲水性,在薄膜内壁的水珠中可含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二,水滴接触叶片,既可产生危害,在叶上形成黄网斑,最后细胞坏死干枯。
  三、防治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号召人们尽量减少对生活用塑料制品(如食品袋、垃圾袋等)的使用。
  2.要及时、彻底地清除已废弃的农用塑料薄膜,减少它在土壤的残留量。
  3.从价格和经营体制上优化和改善对废塑料制品的回收和管理,使废塑料的得到循环利用。
  4.研制可控光解和热分解(50℃—60℃)等新型环保农膜以减轻农膜残留量。尽量用分子量小、生物毒性低且易降解的增塑剂,以减轻其对粮、菜及人类的危害
大家都在关注: HOT!
 

上一篇:大白鲨寿命堪比人类 可谓软骨鱼中的寿星

下一篇:蔬菜盖地膜要五防

热门推荐
全国咨询热线:400-688-0688
在线客服
欢迎来到开心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