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搭理人当心是种病

| 2015-09-18 10:38:37
摘要:孩子的成长问题是很重要的,由于很多的原因,有一部分的孩子都不喜欢说话,比较孤僻,不喜欢搭理人。

   孩子不爱说话,对亲戚朋友的到访爱搭不理,最多也只是打个招呼就呆在房间里,这让不少父母感觉很羞愧。春节过后,许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在交流、社交礼节上出现了问题,不得不请教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专家指出,现在的孩子大多都生活在长辈们的层层保护之下,与社会和他人的接触越来越少,最终诱发了一系列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如果是典型的抵触社交活动,可能与“儿童社交退缩症”有关。

  症状
  一、怕羞
  春节过后,刘先生忧心忡忡地来到昆明家幸心理咨询室,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长期研究儿童心理学的李存曲咨询有关女儿“怕羞”的问题。
  刘先生说,春节期间,许多朋友、亲戚来家里拜年、走动走动,但他却发现10岁的女儿琳琳好像越来越“怕羞”,怕见生人,即便是亲戚、熟人相聚,她也是“惜言如金”,很少主动与人交谈,常常是躲在自己的房间,最多也只是出于礼节,打个招呼后就迅速消失在众人的视线里。他在担心,女儿是不是患上了“心理障碍”?
  二、冷漠
  张女士也告诉记者,这次春节回老家,儿子的反应可把她气坏了,可事后想想,儿子好像一直都这样,她弄不明白,到底是现在的孩子都这么冷漠,还是自己的儿子在社交方面出现了什么障碍。
  张女士说,回到老家后,亲戚朋友都带着孩子来和他们热闹热闹,可9岁的小涛看到有人来访,连招呼都不打就钻进房间,怎样劝都不出来,只顾玩自己的游戏机,还振振有辞地说,我又不认识他们,为什么要和他们一起玩?
  张女士说,为了不破坏过节的气氛,她和丈夫都没有强迫儿子一定要怎么做,只有随着他,有人说,现在孩子的通病就是冷漠。回到昆明后她仔细想了想,其实儿子在家时也是这样的表现,朋友、同事来家里玩,他从来不和别人交流,据她所知,儿子在学校也没什么朋友,她越想越怕,是不是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三、安静
  11岁女孩小雨的安静,让她的妈妈魏女士很是担心。据魏女士说,小雨小时候虽然不算活泼,但还是比较开朗,唱歌跳舞都学得有摸有样,挺讨人喜欢。读书后,她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在各类培训班度过,而他们怕小雨吃亏,基本上都不允许她和同学之间来往密切。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魏女士发现,小雨和家人之间的话是越来越少了,她从来不会主动和父母说起自己在学校的生活。起初魏女士还庆幸自己的女儿乖巧懂事,但是最近有朋友向她指出,小雨太安静了,这份安静与孩子的年龄不符,此时魏女士才意识到,自己的女儿是有些过分“安静”了。
  诊断
  儿童社交退缩症发病常在4~11岁
  以上案例中提到的三个孩子的症状,似乎都在剑指“儿童社交退缩症”。据医学研究和医院的临床报告,儿童社交退缩症的发病常在4~11岁之间,起因与孩子的素质和父母的态度、家庭的环境有关。
  据了解,4~11岁,是孩子开始频繁发生与他人交流的时期,期间孩子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和能力,建立更多的沟通与交流,到了青春期后就易产生叛逆心理。
  针对一些孩子出现的社交障碍,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函大昆明辅导站心理咨询师张中奇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的“边界感”不明,比如什么要求对于别人来说是过分的,什么是正常的,怎么和别人相处是合理的,不合理的,都没有明确的认识。
  社交退缩应区分正常或病态
  孩子出现“社交退缩”,是属于正常的退或与病态退缩是有界定的。真正的社交退缩,应该是无论在熟悉或陌生的环境中,在不同的时间段,必须具有相同的表现;如果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或者不同的时间段表现出交往正常,或者和自己熟悉的朋友能够交流,不属于退缩行为。
  区别儿童的正常退缩与病态退缩,最准确的指标就是观察孩子的退缩行为是否随时间而消逝。如果随着环境的迁移和时间的流逝,孩子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就是正常的退缩行为;否则,日益加重症状,便是病态的退缩症。
  病因
  家庭过度保护是主因之一
  就父母的态度和家庭的环境而言,家庭照顾过分周到的儿童,往往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寸步不离父母,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就会失去安全感。这样的儿童,逃避一切,把父母视为安全港。另外,行为怪僻的父母,家庭不和及意外事件,也是造成社交退缩的原因。
  以现在的社会现状来讲,由于孩子均是独生子,缺乏同龄社交频繁的环境,家庭过度保护与抑制,在面对陌生环境时都会呈现较高的退缩率,形成不同的亚型,也就是社交障碍,这样的孩子是存在一定比例的。
  家庭暴力也会让孩子“社交退缩”
  儿童出现社交障碍或社交退缩,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孩子本身性格内向,这属于内因;但现在的孩子都被保护习惯了,形成了固定的社会情境,这就是外因。
  一开始,孩子可能表现为胆小、怕羞,但这样常见的社交障碍容易被忽视。到了后期,如果孩子的社交心态、社交能力没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伴随着社交困难,往往会引发孩子的焦虑,抑郁甚至愤怒情绪,甚至产生攻击行为。此外,家庭暴力、父母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对孩子不讲信用,就非常容易让孩子频繁地体验受挫感,对人际交往产生退缩情绪。
  处方
  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主
  孩子表现出来的孤僻和沉默,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种能力的缺失,更应该了解这种缺失后面的多种原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人际关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许多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有些家长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让孩子突然改变行为模式,这会让孩子不能接受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家长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听听他们的意见,涉及到他们的任何事情,都应该同他们事先进行相应的沟通,避免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刻意来对抗家长,让他们学会自己做主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治疗儿童社交退缩“四服药”
  ◆寻找儿童社交退缩症形成的原因,对症治疗。如杲是父母教养不当,则应从改变教养方法入手;如果是孩子经受某种重大剌激,则应加以慰藉和开导,力求家庭环境和父母态度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有助于孩子克服孤独感,较快地适应外界环境,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加强体育锻炼。健身的同时锻炼意志,豁达情怀,培养孩子的乐观性格。
  ◆对社交退缩顽固的儿童,建议家长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抗忧郁药物。父母过分的疼爱和关照会造成孩子的畸形成长。惟一矫正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融入集体,增加交往。
  名词解释
  “儿童社交退缩症”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函大昆明辅导站心理咨询师张中奇指出:“儿童社交退缩症”是一种心理障碍,通常孩子的表现为孤独、退缩、胆小、害怕,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甚至连逛公园、动物园、看电影、随父母到亲友家做客都不愿意,也从不主动与其他孩子交往,常常很少交朋友、沉默寡言。至于退缩症发生在青少年身上,是因为此种性格的形成有一个养成期和作用期。
  目前,“亚型社交退缩”大致分为三类:
  一、安静孤独型——独自进行游戏,喜欢独处,但没有社交能力缺陷,有能力参与同伴互动,通常是早期行为,女孩多于男孩。
  分析:女孩子天生性格就比较文静,比较内向,父母也并不要求孩子非要外向。这样的孩子心理活动本身就难以外显,所以容易忽视孩子的某些行为和心理状况,期望别人主动与自己交流,不缺乏和别人交流的能力,缺乏主动性。
  二、沉默寡言型——在不同情景中均表现旁观和无所事事的行为。在陌生环境中表现为抑制,害羞,不能很好地参与互动。期望与别人交往但害怕被拒绝,矛盾容易引发社交焦虑。
  分析:由于害怕被拒绝而产生的退缩,这和父母对孩子的回应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拒绝很多,对于孩子的行为否定与批评多于鼓励与引导,那么孩子容易形成自我失败的归因模式,养成了在矛盾的心境下采取回避的方式。
  三、活跃孤独型——频繁的、夸张的独自游戏,包括吵闹,夸张的行为动作以及戏剧性的表演,主要由于被拒绝率高而不得不独自活动,社交能力差,缺乏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分析:这类孩子主要以敌意性归因为主,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认识,对待事物的看法与其他孩子有明显不同,有更多的认知缺陷,和父母的归因模式和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上一篇:对待任性的孩子,家长千万不要任性

下一篇:怎样面对青春期教育难题

热门推荐
全国咨询热线:400-688-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