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考临近的时候,如何调整学习方法比较好呢?浙江大学夏令营认为其实中考临近的时候,家长和同学都不压太紧张,首先要做的就是心理有数。
很多同学做不到知彼知己,往往会陷进盲目的题海战术中。知彼,要仔细分析考试说明和中考试卷,起码做三套往年的中考卷子,从中把握好中考的内容、分布、出题方式、难易程度及采分点;知己,则要分析自己的关键考试卷子,尤其是按标准时间做的去年中考的试卷,通过标准答案找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自己的不足,是由于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导致的,还是因为解决问题的思路有问题,或考试心理状态不佳导致的。
做好时间的分配,保证充分的休息,如果连休息都没做好,必然会影响考试的成绩的。
好的计划能使你做到每天的学习心中有数、张弛有度,不搞疲劳战。许多同学的计划简单,往往形同虚设。做计划时一定要做时间总量和学习内容总量的分析,然后根据自身对各学科掌握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内容一定要具体到何时、多少页,具有可实施性。每周末要留出三个小时空余学习时间,以用来调整当周学习计划,保证当周计划的完成。那些无计划、每天起早贪黑搞疲劳战的同学,往往会事倍功半。无论如何,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保证良好的学习状态。
了解命题走向,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中考语文虽然具有知识点多、内容较散、不好复习的特点,但从我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看,试题结构、命题内容、题型、题量是基本稳定的。试题主要分四大块:一是知识积累及运用;二是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三是阅读理解及分析,包括一篇课内古文阅读和三篇课外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四是写作表达,关注自我、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是作文的主要话题,二选一的作文命题形式给考生带来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了解了中考语文命题的走向,考生们就要认真梳理中考语文的知识结构、抓基础、抓重点……在复习过程中,要及时分析、调整、查缺补漏、对症下药,才能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明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由于中考语文复习时间紧迫,复习知识点多,只有制定好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才能做到忙而不乱。中考复习大体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分册过一遍,侧重梳理现代文字词、《课程标准》范围内古诗文及名着导读;第二步,专项复习。按照试卷结构,将知识点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第三步综合复习,总结检测,查缺补漏。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结合最新考试信息,做一定量的相关试题,以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增加实践经验。
掌握技巧,规范答题。
虽说语言是灵动的艺术,但这并不意味着答题没有技巧和规范。实践证明,掌握了技巧,规范答题的考生要比那些自由发挥的考生更容易取得高分。
以记叙文阅读为例,记叙文的考查中,一般会考查“分析句子在结构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规律:一般情况下,文首的句子,其作用是总领全文(设置悬念);文中的句子,其作用是承上启下;文末的句子,其作用是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照应开头。如果是考查修辞手法,那就可以结合修辞具体来谈其作用。
记叙文中的人称问题一般考查的形式是:本文采用了第()人称,好处是什么?像这样的题,也不能信马由缰自由发挥,它的答案基本也是规范的。文章采用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便于直抒胸臆;文章采用了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沟通交流;文章采用了第三人称,自由客观,不受时空限制。
再比如说明文中关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考查,一般会出题“某个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模式来作答:“答:(1)不能删去;(2)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用了以后有什么样的效果;(4)删了改变了原意,不符合实际,所以不能删去。
说明文考查中也会出现这样的题:某一句话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内容?像这样的题,考查的是学生结合语境把握词语含义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文中的“这”指代的内容都会在“这”这一句话的前面。
训练自身良好的考试心理。
有些考生由于过分紧张,常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导致考场发挥失常。所以,考生要从实战的角度出发,有计划、有策略地进行心理训练,锻炼个人意志的坚韧性,培养情绪的稳定性,增强自我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