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宗乡总会的刊物《源》最近做了一个专题,标题是“新老移民一家亲”,首要介绍新移民在会馆的融入状况。这些年,新移民已悄然走入会馆,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活跃融入。在一些百年老会中,新移民会员不断增加,尤其在青年团,份额最高可达百分之八十。有的新移民还进入了会馆领导层,变成理事或执委等。
而新移民的顺畅融入,与这些会馆敞开和容纳的情绪是分不开的。一些会馆正尽力扮演新移民“在家乡以外的第二个家”。受访的新移民纷纷表明,会馆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与乡情,是吸引他们加入的重要原因。
谈到新移民的融入,许多会馆长辈都表明“完全没有疑问”,有的乃至开玩笑说:有疑问的是本地的年轻人。“新移民来会馆很快就‘融入’了,反倒是本地年轻人不愿意‘融入’咱们。”
老移民不老,新移民不新对“新老移民一家亲”这个标题,立意我们都明白。但关于被称为“老移民”,反响或许不尽相同。为了与“新移民”相对应,用大而化之的“老移民”去称号新加坡人,并不非常稳当。这明显不是谨慎的出自专家或官方的正式称号,仅仅约定俗成的一个民间用语算了。
关于并不谨慎的民间用语,细心推敲,疑问必定许多,不管是“老移民”还是“新移民”都一样。比方被称为“老移民”的,许多本来并不老,或底子不是移民,最多算是老移民的子孙罢了。同样,被称为“新移民”的,也未必都是移民,比方超越百万的劳工和学生等;而新移民的“新”字更是能横跨二十年。
记得看过一篇报道说“老移民欺骗新移民”,讲的是加拿大一些做房屋中介、保险经纪的“老移民”,利用新来移民不熟悉情况、英文不好的弱点,在交易中谋取不当利益。仔细一看,他们所谓的“老移民”不过是早去了两三年而已。
可见,加国的移民“老”得还是比较快的。在新加坡则不同。“新移民”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早的,来本地定居已超过二十年了,至今仍被视为“新移民”。看来咱新加坡的“新移民”是不太容易变“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