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1日电 据印尼《星洲日报》报道,“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是由中国国家汉办主办的大型国际汉语比赛,从2002年举办首届汉语桥比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8届,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的600多名大学生,先后应邀赴华参加决赛。
2009年,来自印尼建国大学的汉语系学生吴雯雯在印尼赛区决赛以综合第二名的成绩,成为三位赴华观摩汉语桥决赛的印尼大学生之一。
当年7月28日至8月8日,吴雯雯和慈育大学的王敏儿和李佩玲,先后赴中国北京及长沙,出席第8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观摩夏令营。
行程紧凑却充实
吴雯雯表示,夏令营行程虽然紧凑,但却很充实,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此行除了品尝各种高山茶、在湖南省博物馆亲眼看到马王堆古汉墓遗址外,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极具特色的中国家庭体验。
她说,在中国家庭体验中,家庭的热情款待,让她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当时真的让我很想念我的家乡坤甸,尤其是家里的布置,跟印尼华人的家并没有很大的区别,礼仪也是差不多一样。”
吴雯雯说,家庭体验是以分组进行,他们那组共9人,其他是来自埃及、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朋友,他们还一起学包饺子,并表示永远忘不了饺子当时的好味道。
开口闭口说流利汉语
吴雯雯说,共有来自58个国家的201人参加观摩第8届汉语桥总决赛,大家开口闭口都说着流利的汉语,她心里激动得很,觉得汉语真的成了世界各国青少年沟通的“桥梁”。
“我很荣幸能参加这次夏令营,我从中真的体会了不少中国文化呢!”她说,除了能够体验到许多中国文化,同时也体会到了不少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
她进一步说,参加夏令营后,她才深深明白要适应每个人的传统文化与习惯实在不容易,因为大家的文化背景不同,相处下来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但这些都被她一一克服了,所以此中国行让她获益匪浅。
成绩不完全反映程度
对吴雯雯来说,汉语桥比赛的成绩并不完全能够说明参赛者的汉语程度。
她指出,虽然她获得印尼赛区综合第二名,但和越南的综合第二名参赛者相比之下,反而觉得两人的程度相差甚远。她表示,参加比赛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准,有个可以发挥的平台,而得到名次也仅是一个奖励。“其实个人的汉语程度,应该由自己去测量自己;只要自己的水准有所提升,就算有进步。”